乡居
乡 居
文/苏忠学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有的人喜欢生活在城市里享受便捷繁华的城市生活,逛街、逛商场、和众人在一起谈天说地,或者和舞伴们在一起翩翩起舞。有些人则喜欢生活在清闲安静的农村,与青山作伴,与乡亲为伍,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享受乡村生活的魅力,而我属于后者。
走过了几十年的学校生活,享受到了课堂教学给我带来的快乐以及和同事、学生在一起时的美好,我所挚爱的教师生涯在2017年9月走到了尽头。人生旅途在这一年发生了重大转折,我的教师生活结束了,彻底告别了我的同事,我的学生,重新融入到我的村庄,融入到乡亲们中间,享受乡村田园牧歌的生活。从此我将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安排自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过自己喜欢过的生活,思想和精神如释重负,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四十年的教学旅途变成了慢慢的回忆。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的发展,我在学校时的多数同事和农村中的大多数人特别是年青一代都迁居到了县城,享受城市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繁华。而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几十年的教师生涯也没有离开过农村,对农村有着一份特殊的情感,总感到农村才是我的家,农村才是我的根,在农村居住的时段里,心情上的感受好于在城里的感受,在农村可以享受到清静悠闲的生活,不为琐事所累。
林语堂先生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曾经这样描述:“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见天,天中有月,不亦快哉!而对于整日迷失于钢筋丛林中的现代人来说,能有一方幽静的小院,春夏秋冬读书喝茶,只闻花香,不谈悲喜,从此告别俗世的纷纷扰扰,让生活回归本真,也是让人期待和向往的。”我虽然没用像林语堂先生所描述的那样幽静的院子,但一个普通的院子,一所普通的房屋也足能满足我对乡村生活的所需。
在农村生活,没有车辆的喧嚣,没有人员噪杂,没有雾霾困扰,可以享受到城里享受不到的清洁的空气,几十公里外的远山清晰可见。可以感受一年四季的轮回 ,看层峦叠嶂的山野在不同季节里色调上的变换,有诗云“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个清雅幽静的天地给自己带来在城里无法享受到的那份清静。清明节前后抢先登场的山桃花慢慢地从向阳的山坡到到背阴的河谷次第开放,那粉红似霞的的花瓣不仅装扮了山野,带来了花香,给刚从冬天走来的人们带来心灵上愉悦。桃花盛开正旺,一场声势浩大的连翘花接踵而来,一场春雨过后或者赶上一两天的高温,连翘花竞相开放,好像都要急急忙忙地来赶一年一次的盛会。一早醒来会发现漫山遍野的山坡会被黄澄澄的连翘花所覆盖,黄的鲜艳,黄的芬芳。走出室外站在村庄,站在路边,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一眼望不到头的黄色,这是山里人盼望的花,是给山里人带来希望的花。夏天山坡上郁郁葱葱,鸟语花香,夜晚布谷鸟的鸣叫声陪伴着山村的夜晚。不用开空调,不用吹电扇,盖上一条件合适的被子,一觉可以睡到自然醒来。白天拿一个凳子,或端上一杯茶水,拿上一本书,在阴凉下欣赏一些美文或者听一首乐曲心情得以放松,也可以约几个好友围着桌子一玩上一会儿扑克或者聊聊家长里短。有时到自己种的两分地里看看庄稼、蔬菜的长势,感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看到庄稼的一天天地变化总感到比城里人在家里养上几盆花好多了。“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上云卷云舒。”这就是乡村生活的写照。下午五点过后或者晚饭后或者早晨起来,一个人踏上车辆稀少的公路闲情散步,缕缕清风流过脸颊,流过发稍,全身的凉意爽快至极。有时一边散步,一边欣赏着河道两边山野的绿色,或者回忆一下几十年来走过的教学生涯,心情平静似水。夏季也是蔬菜丰盛季节,采摘着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享受着自己劳动的果实,吃到口中别有一番韵味。秋天仰望天空,天格外的蓝,云特别的白,虽然和西藏的蓝天白云不能相媲美,但在城里居住的时间里是无法享受到的。像棉花堆一样的团团白云在天空中变幻着各种造型缓缓移动,人的心情也和秋季的天空一样变得开朗了许多。一场秋霜过后,茫茫苍苍的山野换上红装和墨绿色的油松交相辉映,正是“霜染红叶山色烂漫,风逐尘埃空气清新。”秋高气爽成了秋季天气的主角,人们在暖意洋洋的秋天里收获着一年的劳动成果,我也被秋天的季节所感染了。在冬季几个好友在一起围着通红的火炉,喝酒喝茶,闲谈阔论,心里也感到十分的惬意。大雪到来漫步室外,看山野的雪景,挂在树枝上的团团白雪像朵朵洁白的棉花装扮着连绵不断的山坡,有点像走进了童话世界。
乡村的是美丽的地方,是放松身心的地方,近些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农村的人居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道路干净了,村庄整洁了。以前被多数人看不起的农村正在成为一些城里人的向往之地。在我们村经常会看到一些河南来的游客想在村里买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用作消夏避暑之用,说明农村正在变成吸引人的地方。在城里住久了到农村来住上几天,换一个环境,感受一下乡村田园的自然风光,放松一下身心,享受一下慢生活,调节一下心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