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聊聊最近看的书 十月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210人  miffy

2018年只剩最后两个月了。

2018年还剩最后两个月呢!

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不晚哦。

今年初开始习惯性阅读,最初也是为了写作,更多的输入才有更多的输出。渐渐发现阅读实在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无聊但又难以放下,就这么断断续续看了一些书。说到为什么要阅读呢?我想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吧。今天继续来分享最近看过的几本有意思的书。

剑桥插图中国史

作者:伊佩霞

剑桥插图中国史

一直对历史挺感兴趣,之前听一位老师说,喜欢看历史类读物的人,多是有抱负的人。以前上学的时候只是机械式地背诵那些历史事件和意义,却从未真正地思考过历史到底意味着什么,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又有怎样的启示呢?

如果想要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这本《剑桥插图中国史》想必是不错的选择,它由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伊佩霞编写,伊女士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东亚研究博士,这些年致力于宋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她曾经编写的《内闱: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获得了1995年的列文森奖(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为纪念中国近代史研究巨擘Joseph R. Levenson而设立的,奖励在美国出版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研究做出极大贡献的杰出学术著作)。

《剑桥插图中国史》采用较为朴实通用的语言来讲述历史,一点也没有学术论文的晦涩难懂,很适合想要了解历史的普通大众,而且它并不以国人的主观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历史,而是以一种客观的角度来阐述,给人带来另一种思考。本书按时间顺序叙述,从中国文明的起源(新时期时代到东周)、哲学基础(东周时期)、官僚制帝国的创立(秦汉)一直讲到对外开放(现代的中国),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哲学基础。其实中国也是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的,还是在至今如此遥远的春秋战国——动荡且荒乱的年代——还是有人在思考、在研究思想。虽然诸子百家推广各自思想的目的多多少少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君主的重用,取得更大的权利,并且他们的思想中糟粕成分也不少,但出现一个各种思想共同绽放的时代也实属难得。最终还是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胜利了,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来的正统思想,以父系和父权为基础的专制统治。当时的统治者采用儒家思想治国真的是因为他很认同儒学吗?也许是统治者认为儒家思想背后的忠孝仁义是一套更低成本更优益的统治官员和群众的方式吧。

历史究竟是什么?很难看透。千年的王朝更替看来似乎更像是权利的游戏,它通常并没有发生质的改变或飞跃,更多只是在不停地重复,甚至在某些时刻还发生了倒退。

但关于历史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

诸子百家的哲学和古希腊哲学哪一个更先进?

为什么是秦国统一了中国?

如果明清没有采用闭关锁国的政策,那么现在的世界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品味四讲

作者:蒋勋

品味四讲

蒋勋的文字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既非劝告,也非督促,就像一位朋友在你耳边轻轻诉说,让人很听得进去。这本书很适合上午来阅读,手边有一杯茶或者咖啡,伴随着读书。

《品味四讲》来源于蒋勋之前在IC之音主持的节目“美的沉思”,主要从衣、食、住、行这四方面来讲述作者对于生活之美与生活品味的想法。他在开篇提到庄子的一句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从生活中也可以发现自然之美。与美对应的是忙,你看“忙”这个字,由“心”和“亡”组成,古人也是想告诉我们,心一旦忙得停不下来,那也离“心亡”不远了,很形象也很有意思的解读。现代人的生活,的确也是有由“忙”组成了,甚至是由“忙”堆叠而成的,朋友间的问候也逐渐变成了“最近忙什么呢?”,对方答道,“哎,忙得不可开交啊。”我们为了赚钱而工作,为了人脉而社交,为了减肥而健身,为了生存而繁忙,却很少留出时间给自己来真正地生活。

常常听到一句话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如果一直执着于眼前的忙碌,不断地与苟且周旋,又怎么能容纳进诗和远方呢?有可能的话,还是要给自己的生活一个出口,停下来,至少是慢下来,无论是外出散步也好,给自己泡一杯茶也好,或者只是在窗口观望下外面的世界,都是给自己心灵的一种休憩。慢下来,认真感受生活。

小说课

作者:毕飞宇

小说课

听小说家聊小说,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小说课》是作家毕飞宇(曾出版长篇小说《平原》《推拿》)在南京大学等学府中与学生对谈小说的讲稿,谈的内容也多是中外名著,如鲁迅的《故乡》、海明威的《杀手》、汪曾祺的《受戒》等。如《故乡》,中学时都学过的迅哥儿和闰土的故事,从前只记得支离破碎的片段,这次在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堂上又完整地上了一堂课。他谈到:

鲁迅式的呐喊,不是嗓子大,是“一语道破”,也就是“一阵见血”。

鲁迅一生都在批判劣根性,这是他对国民性的一种总结。这个劣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强的部分和弱的部分。强的部分就是鲁迅所憎恨的流氓性,弱的部分则是鲁迅所憎恨的奴隶性。最令鲁迅痛心的是,这两个部分不只是体现在两种不同的人身上,在更多的时候,它体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价值和真理“不一定”在民众的那一边,虽然它同样“也不一定”在统治者那一边。鲁迅在告诉我们,就一对对抗的阶级而言,价值和真理绝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以小说家的眼光读小说,会产生不一样的解读,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读!

再一次读经典,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少年时代的阅读,也许是形式和内容,成长以后的阅读,多了对理智和情感的解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更多的思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