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姿态》,陈绮贞和《旅行的意义》
《花的姿态》,陈绮贞和《旅行的意义》
文/江北客@伏羲梦蝶@千江寻一客

前两天看《鲁豫有约》关于刘若英的一个访谈节目,是以刘若英的一首老歌《后来》命名。采访结束之后,她们一起去了台北最具人文艺术气息的诚品书店,这时栏目里的旁白说,诚品书店与众不同的最大特色,就是布置得跟图书馆一样,可以随心所欲地随手翻阅,而且经由书店的推介,还曾经捧红了许多歌手,譬如,花一样的女子,陈绮贞。
在我眼里,陈绮贞和刘若英一样,是那种可以当作书来读的女子。读你千遍,也不厌倦,很明显,关于陈绮贞,我只是恰巧阅读过两三页而已。
但即便是这风吹动书页的两三首歌,也足以羚羊挂角地素描出这个“山色空濛雨亦奇”的簪花女子。
毋庸置疑,乐坛才女陈绮贞最为绚丽的一大特色,是花开花落,词曲皆自作。就像她在《花的姿态》中所说,“我的花让我开,我的花让我自己开。”
《花的姿态》是陈绮贞《华丽的冒险》专辑中的一首歌,我以为,这是一首“若无其事的绝对的慵懒”。“慵懒”的代名词,是“垂败”。——“你适合你的,我适合我的,垂败。”
是的,垂败!这是属于陈绮贞的,花的姿态。正如《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那句诛心的台词,“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对于女人来说,那一个“每一季爱都倾城”的男人,有一双“华丽的大手”,是“黑色眼睛的天使”。
可是,每一个坠落爱河的女子,都会邂逅一个孩子天使吗?那只是一个风吹流苏的绮丽的梦吧?
可是,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如法兰西第一夫人在《坠入爱河的女人》结局处飞蛾扑火的唱吟,她们依然会说,“我愿坠落爱河,坠落温柔的陷阱,只愿为你唱歌,生命中惟一的命题,情愿随风掠过,情愿顺水漂零。”
所以说,对于尘世间的浊物们来说,陈绮贞的歌,大多是种“贴心的控诉”。
这种“贴心的控诉”,在《旅行的意义》中摇曳生姿,体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疼,让人怜惜,让人着迷。

可是,我们要的,恰是这种“贴心的控诉”。身无彩凤双飞翼,曾经,在沱江边,不止一次地听这首《旅行的意义》。夜色阑珊,月色阑珊,沿着灯火阑珊的沱江边漫步,醉眼朦胧地看飞蛾扑星火般闪闪烁烁着的河灯明灭……
亲爱的,你看到了什么?
是“夜的巴黎”,“下雪的北京”,还是“记忆的土耳其”?
步步娇,声声慢,被她控诉的风一样的男子,“迷失在地图上每一道短暂的光阴”,“熟记书本里每一句最爱的真理”,“搜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流连电影里美丽的不真实的场景”。
可是,究竟是“欣赏我哪一种表情”?究竟是“什么场合我曾让你动心”?
或许,只有《海角七号》里的七封情书,才可以清澈地回答这些模棱两可的命题。
或许,旅行的意义,不过是去看一场场风景,用心田的一点灵犀,听花开的声音,记录一份“花开堪折直须折,开到荼靡花事了”的绚烂心情。

09年3月5日日落之前 钓于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