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竹西路

2021-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铅笔芒种

昨天立秋,改读写秋天的诗,算是应景。一个秋,看看古人的描绘,当做学习了。

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禅智寺,也叫竹西寺。诗人不用俗称,一则行文前后避免重复,再则要营造悬念感的需要。

一场秋雨一场寒,无论春秋,雨,都是换季的标志性的气象作品。阵雨过去,鸣蝉恢复了活跃,叫嚷不休,大概它们能预感到剩给自己的好时候不多了吧。

“飘萧”两字下,秋天的凋零势力马上显出来,让人平白地生出了一股子凄凉哀伤之意。杜牧选了两样植物标示秋天。一个是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凌冬常青的植物。但是,到了深秋,松柏的颜色会变深,青绿色变成青苍色。桂树,北方没有,在南方也是经冬常绿。八月桂花香,秋天本来是桂的盛季。而诗人以“飘萧”状之,想必桂的盛季已过。第一联,暗示了时间,已是深秋。

颔联照应空间地理位置。满阶生苔,谓人迹罕至也。白鸟不去,亦谓无人打扰也。此联得老杜“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之妙旨。寂静无人,正是方外之地的本然面目。寺院与红尘的不同,于中可见。青阶白鸟,都是冷色,也都是净色,让人心地安静清宁的颜色。

颈联通过景物的变化写时间的流动。如此隔绝尘嚣安宁静寂的寺院让诗人恋恋不忍归去。徘徊又沉溺,沉溺又徘徊,一直都了薄暮时分。寺院周围的树林山峦缓缓生起了烟岚,太阳很快就会落山,夕阳的光晕已经落到了小楼的下面。任是如何羡慕空门的闲寂,也不得不准备离开了。

出了寺门,就是竹西路。寂寞安静、无扰无争都留在了身后。顺着这条竹西路一直走下去,不用走很远,就能走到扬州城最热闹的歌舞场所了。有谁能够想到,这么一条竹西路,一头是彻底的寂寞,一头是无边的繁华呢?其实啊,从寺里一出来,没一会儿,就隐约能听见扬州城歌舞场传来的丝竹声和唱曲子的声了。

那么,从山门里刚刚出来的那个人,他是寂寞的,还是雀跃的?是起初落寞后来欣悦呢?还是更加落寞呢?当他又走上竹西路,他的初心有怎样的变化呢?

一切都不得而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