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夜(6)
青年:哎呀,好吧,但是您注意到了吗?先生,您并没有说到关键问题,也就是从课题分离到共同体感觉发展的路线。
首先是分离课题,我的课题就到这里,从这里开始属于他人的课题,划清界限,我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我的课题,那么如何从这种课题分离中建立人际关系,最终形成可以在这里的共同体感觉呢?阿德勒心心理学认为,该如何去完成工作,交友,爱之类的人生课题呢?这些问题您始终没有具体谈,只是用抽象的语言蒙混过去了。
哲人:是的,重要的就是这里——分离课题如何带来良好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才能形成相互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这里就需要提到横向关系这个概念。
青年:横向关系?
哲人:举一个容易明白的亲子关系的例子,在教育孩子或是培养部下的时候,一般都认为有两个方法:批评教育和表扬教育法。
青年:啊,这是经常被拿来讨论的问题。
哲人:你认为批评和表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
青年:当然应该是表扬教育法。
哲人:为什么?
青年:想想动物训练就能够明白。训练动物耍技艺的时候,可以挥舞着鞭子,让其顺从,这是典型的批评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也可以一个手拿着食物,并通过语言的赞美,让其记住所教技艺,这就是表扬教育。
这两种方法在掌握技艺这个结果上也许一样,但是在因为被批评而做和想要被表扬而做这两种情况中,行动对象的动机完全不同,后者含有喜悦的成分,因为批评会让对方萎缩,所以只有在表扬教育下才能茁壮成,这是理所当然的结论吧!
哲人:的确如此,动物训练是很有意思的观点,那么我要说明一下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关于以育儿活动为代表的一切与他人的交流,阿德勒心理学都采取不可以表扬的立场。
青年:不可以表扬?
哲人:当然,同时也反对体罚,不认可批评,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
青年:究竟为什么呢?
哲人:请你考虑一下表扬这种行为的实质,例如假如我赞美你说“不错嘛,你做的很好”,你不觉得这种话有些别扭吗?
青年:是的,的确会感觉不愉快。
哲人:为什么感觉不愉快呢?你能说明一下理由吗?
青年:那句“不错嘛,你做的很好”,中所包含的俯视般的语感让人不愉快。
哲人:是的,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这方面的特点。有的母亲会赞美帮忙准备晚饭的孩子说,“你真了不起”。但是如果是丈夫做了同样的事情,则一般不会表扬,说“你真了不起”吧。
青年:哈哈,的确如此。
哲人:也就是说,用“你真了不起”,“做的很好”,或者“真能干”之类的话表扬孩子的母亲,无意之中就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把孩子看的比自己低。你刚才提到的训练的事情,正好象征了一种表扬背后的上下级关系和纵向关系,人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其中既没有感谢,也没有尊敬。
青年:为了操纵而表扬?
哲人:是的,我们表扬或者批评他人,只有用糖还是用鞭子的区别,其背后的目的都是操纵。阿德勒心理学之所以强烈否定赏罚教育,就是因为它是为了操纵孩子。
青年:不不,这不对,请您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一下:对孩子来说,得到父母表扬是无上的喜悦吧,正是因为希望得到表扬才努力学习,才好好表现。实际上我在小时候就非常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扬,长大之后也是一样,如果得到了上司的表扬,就会很高兴,这是一种不关乎理论的本能的感情。
哲人:希望被别人表扬或者反过来想要去表扬别人,这是一种把一切人际关系都理解为纵向关系的证明,你也是因为生活在纵向关系中,所以才希望得到表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的人际关系都看做有横向关系,在某种意义上,这可以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青年:这可以表达为“虽不同但平等”吗?
哲人:是的,平等即横向关系。例如有些男人会骂家庭主妇“又不挣钱”,或者是“谁养着你啊”之类的话。也听到过有人说“钱随便你花,还有什么不满的呀”之类的话,这都是多么无情的话呀。经济地位跟人的价值毫无关系,公司职员和家庭主妇只是劳动场所和任务不同,完全是“虽不同但平等”。
青年:的确如此。
哲人:他们恐怕是非常害怕女性变得聪明,比自己挣钱多,或者是跟自己顶嘴之类的事情,他们把人际关系都看成是纵向关系,害怕被女性瞧不起,也就是在掩饰自己强烈的自卑感。
青年:是不是在某种意义上已经陷入了想要尽力夸耀自己能力的优越情结呢?
哲人:是这样的,自卑感,原本就是纵向关系中产生的一种意识。
只要能够对所有人都建立起“虽不同但平等”的横向关系,那就根本不会产生自卑情结。
青年:嗯,的确。我在想要表扬他人的时候,心中多少也会有些操纵意识,企图通过说一些恭维的话来讨好上司,这也完全是一种操纵吧。反过来说,我自己也因为被某人表扬而被操纵着,呵呵呵,人就是这么回事吧!
哲人:在无法摆脱纵向关系这个意义上,的确如此。
青年:很有意思,请您继续说。
未完待续……
下节预告:有鼓励才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