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deadline才是生产力
在家办公的这段时间工作效率堪忧。但我这两天效率出奇的不错,原因无他,要准备今天下午开会需要的资料。这个项目主要由我推进,所以责任都在我这里。
有deadline压身,有压力更多的是动力,有进度后也很有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激励我做得更多更好。
相应的,为什么平时工作和学习效率不高呢?
1.没有外部刺激
精进日语的flag我立了好几年,但几年加起来也没坚持过几天。主要原因是我不需要考试拿证,我没有明确的deadline刺激。
工作上日语更好当然会加分,但就目前水平也影响不大。偶尔和大领导开会时候表达卡壳,会后痛定思痛一定要学好日语。可没过几天这样的斗志就被消磨掉了。
2.没有即时的正向反馈
学习就像怀孕,要很久才能看出来。刚开始的几个月很难有正向反馈,于是就会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尤其意志不坚定的我,很快就举手投降。
3.没有坚定的学习目标
我对自己要求不高,很容易被眼前诱惑吸引。理性上认为要学习,可大脑和身体就是不听使唤。
可能我内心不够热爱,被迫学习很难坚持下去。
4.没有科学体系的学习计划
有时候立了flag就很容易好高骛远,一下子学一个多小时。后面几天学不到第一天那么多就容易丧失积极性。加上没有监督机制,很容易放弃。
我还想学日语么?我为什么要学?仅仅是想要工作更顺利吗?
我喜欢日语吗?说不清楚。但有些场景让我很庆幸自己会日语。
比如看日剧的时候不看字幕,也能大概明白剧情,比如能听到第一手的日语新闻,比如可以看日语原版小说,虽然有一部分还是要猜。比如工作中我能get到日本人领导的指示。我享受这样的时刻。
也有很多我不喜欢的场景。比如同事日语说的比我好很多,比如及时学了好几年,还是有很多生词不认识,比如我的口语便生硬,还不够日常。
反思下,我不喜欢的这些场景,都可以通过提升日语来化解。它们不足以成为我不喜欢日语的理由。
所以,我还是要学下去。先从早上听日语新闻开始吧。明天开始和同桌打卡了,希望有外部监督后我能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