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由书之好恶说起
我是个当班主任的数学老师,虽说我的教室里一直有书柜和孩子们捐来的书,但我总不喜欢他们读那些入不了我眼的书,最初是前两届的盗墓系列,后来便是鬼吹灯、斗罗大陆之类,因我从不喜欢恐怖和玄幻的东西,所以一概拒之,明令禁止的同时,犯禁便收,而且根本不翻一页就可能直接丢进垃圾桶。原来这种好恶是不由分说的。
后来毕业又回来的孩子们,反过来又给我推荐书单,那么多都是经典的好书。虽然如此,我还是对眼下的这一波没有放松警惕,该禁的继续禁,当收的照样收。完完全全两码事。
再后来,我知道书店有整架的斗罗大陆,鬼吹灯和盗墓笔记也是很多大家看过的。不知道这算不算被自己的好恶所误。
实际上,这就是我的局限——生活在此刻,不能理解时间有延展,不能感受下一刻也会照样美好。明明我的当下和孩子们的当下完全不一样,我喜欢的不一定适合他们,他们适合的也没必要让我喜欢,单单因为我是陪在他们面前的那个大人,就不得不屈从于我(至少表面上要屈从)。这即是我的局限,也是我的特质,不由自主,很早就知道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不相信时间会流动,不相信人会活很久,每次回娘家遇到曾经熟识的大人,心里就会暗暗惊呼TA怎么还活着(此处非不恭或诅咒),我也不相信自己能活很久,不相信有什么幻想中的未来,简而言之,天生的短视。
说实话,我也想有大局意识,也想料事长远,无奈资质不够,很多事情虎头蛇尾令人心寒的时候,只想哭鼻子。一般情况,哭还真是个好法子,什么后悔烦恼逢哭必解。然而,真不想这样目光短浅活下去,一定有什么办法能救我,或许,读书就是途径之一,只要能克服时间冻结这一点,书只能越读越多,也一定能矫正认知误区的。
下一级新生来的时候,我要放宽泛一些,忍着不要表现出对书的好恶,试着去看他们热衷的书,只要没有色情和太黑暗的东西,审审便还给他们,像爱自己的书一样好好保护他们的书。跟那些要上大学的旧学生们保持联系,请他们列书单给我补课。毕竟,我读的大多都是些急功近利的畅销书,名著一向不喜读,太过偏食的结果就会营养不良和拒绝丰富。
可是,时间冻结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