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雷马根铁路桥》
小说背景是真实的,作为莱茵河战役的一部分。一战时期建造的Ludendorff Bridge 鲁登道夫铁桥,1945年莱茵河上最后一座能通过重型车辆的铁路桥,是美德争夺的关键。1969年米高梅拍摄了此题材的电影《雷玛根大桥(Bridge at Remagen)》,当时驻守德军曾在美军到来时下达了炸桥命令,却由于炸药质量问题失败。最后美军还是完整占领了它,可饱经摧折的它却在十天后因为不堪重负而坍塌。
这是一篇很短的小说,用类似电影的手法在柏林、雷马根以及1937年、1945年之间转换,只有几个场景而已。“作者没有补全完整”这种可能性先不做讨论。在有限的篇幅中人物关系渐渐清晰,而1937年之后的他们是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才会变成1945年冷漠、对峙、压抑、疑惑的关系,需要从潜藏在细节话语中的线索来推测脑补。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像维纳斯一样残缺美的小说,细细思索起来内容会无限延展。故事戛然而止在炸桥前夕,现实中的桥当时没有塌,而小说中被调换的炸药到底因为什么,掩卷之后都能思索良久。
但同时这也是一篇观点可能会让人不适的小说 ,它让我对一些文艺作品的题材选择动机产生疑惑。个人看欧风极少,依据吾友@巴巴罗莎-痴汉脸 的点拨和之前的浅薄认知,对第三帝国军官的热爱在欧风耽美圈数量不算少,恐怕与人种、衣着、生活做派这些符合时下审美的方面有关。虽然对于真实事件和人,采用批判但理解的两分方式来认知,这种人本思维近几年越来越为人接受,但是在目前普遍的道德标准下,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宣传方式影响读者,选择这类洗白正面化题材是否有问题?作为读者又怎么面对处理呢。
于是这本小说带来了很两极的阅读感受,一方面在文笔、情节构思构架、人物心态刻画、场景描摹烘托等方面都是上上佳,另一方面在人物立场角度遏制对人物喜爱之情让人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