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08--《朗读者Ⅱ第三卷》-谢谢、痛、十年、故乡

2020-1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梦中石

打卡108(一月第四周)

                          读书笔记108--《朗读者Ⅱ第三卷》-谢谢、痛、十年、故乡

                                                                                                                 20年1月1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75分

                                                                                                                                               董卿‍

       2020年是中国全面小康的一年,是个特殊的年份,所以开年第一天读的书要有仪式感。仪式感是与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所对冲的最好方式,《小王子》中的小狐狸提议到: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时间来,‍‍比如你下午4:00来,‍‍那么从3:00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4:00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准备好我的心情,‍‍所以应该有一定的仪式感。

       现在我将朗读者系列的最后一本翻开,从“谢谢”开始,迎着清晨的第一丝微光,开始自己的20年阅读之旅。

      一、谢谢

       谢谢的背后,‍‍有时候是恩重如山的相助,‍‍有时候是不动声色的善良,‍‍他教会我们应该如何去爱这个世界。‍‍就像林海音‍‍在《窃读记》中所写的:‍‍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当代社会人们常常会谈起压力,‍‍谈起焦虑,‍‍谈及一些生活里过不去的坎,‍‍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话:“‍‍当你觉得自己难的时候,不如去医院看看,‍‍因为那里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二、痛

‍       痛苦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一语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中国古代文人有多么沉郁顿挫的痛,‍‍就有多少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

       ‍1849年,‍‍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参加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险遭枪决,‍‍最终他是带着手镣脚镣,‍‍离开彼得堡,‍‍开始了漫长的流放生涯。‍‍但是,‍‍痛苦的牢狱生活并没有击垮他,‍‍却把他推上了文学创作的巅峰,‍‍他曾经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我想这句话的含义是,‍‍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我们仍然有着不可被剥夺精神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以‍‍有尊严的方式面对痛苦,而这种选择本身‍‍就彰显着人性的高贵。

‍       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它考验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品格和智慧,‍‍只有经受住考验的人才能享受到由痛苦转换而来的财富。‍

 ‍      阿兰·德波顿:‍‍众多美的事物,‍‍正是跟痛苦的对话中获得它们的价值。

       三本耀司: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

 ‍    三、十年

       在我们人生的刻度上,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十年只是沧海一粟。苏轼曾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时间对爱情的一种追忆;‍‍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坚持著书,‍‍才有了《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是时间对艺术的一份馈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以十年为跨度,‍‍书写了命运跟随时代的变迁,‍‍那是时间对社会的一份洗礼。

‍       我们曾经想校对时间,‍‍到最后才会发现,在所有的批评当中,‍‍最正确、最伟大、最天才的,‍‍是时间。十年,‍‍既是世事沉浮,又有农夫悲欢;‍‍既有鸿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袜。‍

 ‍      迟福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      <我喜欢出发>汪国真

       我喜欢出发。

 ‍‍      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      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志。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一个高远的目标,‍‍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的风雨跋涉‍‍而变的‍‍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行。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       读汪国真的诗,总能让我浮想联翩,每次读这首我喜欢出发,总能联想起三毛的<远方>:远方有多远?‍‍到天涯到海角算不算远,‍‍那就要问问你的心,‍‍只要它答应,‍‍那就没有‍‍到不了的,‍‍那种远。‍自己的十一年前离开西局、八年前离开徐州,正是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寻找自己的远方。

‍     《认识到自己的无知》‍‍蒙田:我们与生俱来的无知,经过我们长期的探索,得到了肯定和证明。‍‍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就像麦穗的成长过程,‍‍麦穗空的时候麦子长得很快,‍‍麦穗高傲的、骄傲的高高扬起,‍‍但是当麦穗成熟饱满时,他们开始谦虚,‍‍垂下麦芒。‍‍同样的,人经过一切尝试和探索后,‍‍在一大堆洋洋洒洒的学问知识中找不到一点扎实有分量的东西,发现的只是过眼云烟,也就‍‍不再自高自大,‍‍老老实实承认人的天然地位。‍(标注1)

 

     四、故乡

‍       故乡是我们年少时想要逃离的地方,‍‍是我们老是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故乡是清明的那炷香、是中秋的那轮月、是春运时的那张车票、‍‍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故乡是屈原的‍‍秭归,‍‍那里有楚国宗族“‍‍洞庭波兮木叶下”;‍‍故乡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现实,‍‍欲说还休;‍‍故乡是木心的乌镇,‍‍“五十年不闻乡音,听起来‍‍怪异而悦耳,‍‍麻痒痒的亲切感”。

 ‍      当我们终于不知疲惫,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发现,‍‍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池,‍‍断了筋骨,连着血脉。‍‍故乡是起点、是终点,‍‍是即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那个地方。

 ‍      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很远,‍‍走得很久,‍‍会发现故乡就像是妈妈穿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们的心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着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着我们的灵魂。‍

 ‍      生命的意义是如此的厚重,‍‍无论我们怎么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因为我们生而为人,生而为众生。一个活得特别用力的人,用力不够的话,‍‍自己会觉得不过瘾,‍‍你会觉得日子似乎白过了,‍‍多可惜呀。‍

                                                                                                          2020年1月27日星期一·卯时

                                                                                                                                               徐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