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溅

文化自信丨中华有为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0人  张地帅

作为一个武大郎,自然是对我雷军学长敬佩不已,自确定被武大录取那一刻这个名字就更频繁的出现了。前段时间连我院副书记也为这位珞珈一少年疯狂打了一波电话,赚足了眼球。

今天的重点并不在这个传奇学长身上,待以后有其他想法再蹭热点。

小米的影响力如今已深入中国民众之心,小米产业链让大家能用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优质的智能生活,而主营的手机产业也是各点开花,每到发布会总是赚足了眼球,学长的一句“Are you ok”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而在产业更加分散,多条产品线并行的大趋势下,我用过的红米系列终于也要独立成一个品牌出现了。然而其“RED MI”的名称却让我莫名感受到了一种来自并夕夕的神秘召唤,一股山寨味扑面而来。

“George,哈哈哈你这个名字也太中国范了!”

“哎,每次到了老师要求给自己起个英文名的时候就随便说一个,然后这节课就一直用这个,到现在都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英文名字,这以后出国我还得想想确定个好点的名字呢...”

想来也是,我们这代人自小学习英文,每个阶段的第一节课往往都是起个英文名,甚至原来有风潮给孩子起名乔治、威廉啥的,凑个英文读音洋气还一并解决了以后起英文名的烦扰。

每每想起个英文名的时候,总在词典里,电视剧里,百度上,找一切我能找到的资源力求取一个别人都用不到且颇有深意的名字。这种习惯很显然是来自于我们起中文名的影响,这也是时至今日小巷子里还可以看到专门给人起名的老店顾客络绎不绝的原因。

中国人起名大概讲究这么几点:好听、好记、叫起来响亮还有刚才提到的最好不要重名。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每个时代的名字都会有每个时代的烙印,从建军、建国、解放到跃进、东方再到刚、勇、伟、帅到现在的馨、梓、轩、浩然。时至今日中国人的名字越来越多元化也越来越长,长辈们禅精竭虑想给孩子起个一辈子受用的名字,最后还是闹了很多笑话出来,有些名字让人忍俊不禁,导致现在年轻人改名的人数大大增加。

我十分庆幸自己是一个异姓,才有幸没有重名的人,虽然有很多烦恼,但总的来说还是十分满意。

反观英文名,在这里不敢说英文字母没有内涵的话,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读音近似的英文名还剩什么名字好取的呢?取得普通了害怕重复,取的太

我也有这样的疑问,经历了多次的尝试始终没有定下来一个自己满意的名字,从拼音、字义、拆字各个方面都常识未果,最后偶然之下瞄准了新加坡人的英文名,看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名字,骨肉按有所发现,读音相近且好发音,于是从此解决了向国际同胞介绍自己的尴尬。

我们究竟为什么要一个英文名呢?

一开始觉得英文名很酷所以追求与众不同。

后来发现大家都有英文名,有个英文名是为了和大家不那么突兀。

在国外发现大家都有好多个语言的名字,于是也随波逐流。

再后来工作了,发现工作中英文名还要好认好读于是禅精竭虑再去换一个。

在这不断寻找和更换的过程中,我越发觉得自己的中文名简直太完美了,一个单纯的英文名怎么能够代表我呢?

第一次听到华为这个名字还是初中,最早一批用上智能手机的同学中的几个用的是华为的手机,听他们说是中国的牌子,但是主打海外市场,刚刚才开始在国内卖手机。

第二次对华为感兴趣是因为朋友的父亲,朋友一家子人都用的苹果,只有他用的是华为。诧异之余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当然要支持国货!”

直到近几年,华为手机和电脑的广告铺天盖地,连喜欢的油管博主抽奖礼物也变成了华为赞助的保时捷定制版手机,这才去了解这个血脉纯正的中国企业。

惊讶其质量和销售量的同时,那个油管博主类似“who are we”的发音,让我记忆犹新,也才意识到“华为”即“HUAWEI”,一个纯汉语拼音,一个让外国人发音比“URUS”刚出现时还让人苦恼,却在全球畅销,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再看看一众中国品牌,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到处挨打的美帝良心想(Lenovo),抛开名字,经营策略区域化国行机器贵我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碰瓷的宣传和不识时务的投票,总是要在后面的日子里慢慢还回来的。

华为——中华有为!

我并不是一个花粉,也不是果粉、米粉,或许可以算是四分之一的锤粉。

但是华为就公众形象的塑造给我这种蝇头小民的内心极大的满足感。说回我们的名字,为什么我们不能大大方方的将自己的中文拼音介绍给别人呢?

一个人能获得的尊重和名字终究是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对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的自信,应当是自信的给这世界上所有人看的。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