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还是得自己去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替你读书,帮你读书,领你读书的一种阅读方式。
这种方式,就是拿一本书,把书里的一些重要内容简单扼要地说出来。说是这样可以帮助读者节省时间。会很快了解到书中的重点,然后再决定是否深入阅读。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就相当于在推销一本书。以一个读者的视角去寻找书中的亮点,然后分享给忙于其他事情,而没有时间来读书的一批人。
这种方式曾经受到大众们的追捧,好多平台都在做。甚至只写文字已经无法满足需要,于是就更进一步,录成音频、视频来满足热爱学习的读者们的需要。
曾经有人也大赚、特赚了一笔。
跟随这个潮流,我也参与了一下。因为,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够确切知道利弊在哪里。
现在,社会上有一群人,天生的反对派,不管什么东西,只要跟自己想的不一样就反对。甚至,有些东西,他还不清楚是什么,就是一味的反对。
如果口头上说不过别人,那就进行人是攻击。
我是坚决反对这样做的。所以,自然也就不会跟这样做事的人有所交往。
凡事,在支持还是反对,至少得对这件事有个了解才行。
所以,拆书稿什么的我也写过。正是写过,也了解了这群人是如何做的,所以才有发言权。
对于拆书稿,还有与此相类似的一些文稿、音频、视频稿都大同小异。
首先,写稿的人不会把整本书仔细看完,有没有看完的呢?有,很少,因为催着写稿,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一本书,到手后,需要一周初稿。这么短的时间,能把书看完就不错了,更别提要仔细阅读。
甚至有人一天完成三篇,试问这书是怎么看的,即使是一目十行也看不完呀。更别提要对书中内容有个深入理解。那就更做不到了。
倘若,真的可以那么快就能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那是不是也说明这本书没啥意思,很肤浅呢!
所以,说是帮你阅读,实际上都是有一定的写作技巧,就像搞推销,搞欺骗一样,这里是有话术的。
一篇稿子两千字,前二百字怎么写,后面有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格式咋样等等都有套路的。
所以,那些喜欢阅读的人只不过是掉入了圈套而已。
倘若稿子写的好,也可以接受,有一些稿子写的跟书中内容相差甚远。甚至还有曲解作者本意的。但是,不影响吸引那些没有时间的读者们。
这样一番操作,不但没有给读者一个正确的引导,反而越搞越乱套。
附带说一下一些平台对一些书的评分,那都是水军所为。这就应了那句话:“你所见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见到的。你所听到的,都是人家想让你听到的。”
你所见、所闻都非真相,这就是真相!
包括平台上的一些小说,都是为了抓读者,抓那些没脑子的读者。
看看平台上都什么小说火,都是一些乱七八糟,意淫而已。
说国人不看书,不阅读,跟外国人在文化上没法比。
看看现在网络上都在宣传什么,这样的一些内容,还是不看不听会对读者更好一些吧。看了,听了反而毁掉三观,或者会建立错误的三观。
所以,现在文化圈里已经到处流淌着脓水,恶臭弥漫着。
为了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篡改历史等等,列举不完。
那么,面对这样乱糟糟的局面,应当怎么办呢?
溯本清源,寻找文化的根本,找到汉朝以前的书去读。也不用看白话文,就读古文,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不着急,这是六经注我的过程。很多东西,需要在生活中去体会的。
之所以不去看白话文,那是因为,自己的思想尚且不够坚定,若是看了白话文,就会跟着别人的思想跑了。
等到自己理解透了,达到一定程度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之后,再去看别人的东西,那时候,别人的东西对你来说才是营养,才是补充。而不是干扰。
书需要自己去读的,书需要自己去体悟的。这样,读过的书才是自己的。到了一定程度才可以达到我注六经。
(本来是想写一篇故事的,今天想了好几个片段,都没有真正动笔,主要是突然觉得,写这些故事有什么意义,我回答不出来。倘若没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写而写,自己感觉没有那个必要。既然要写点东西出来,那当然是要向读者输出一些营养。如果平平淡淡的就是一杯水,自己还不甘心。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一杯水也是有价值的。那就是因为自己对自己期望的过高了。以后就是写吧,不想那么多了。而且,有些故事,写出来,读者也未必能够get到自己的意图。那就留给能够产生共鸣的人去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