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焦虑转变成驱使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放大到把你打趴下
一个友人的母亲年届古稀,参加退休人员体检,检出一个肾囊肿。于是医院要求马上要拍CT,这样看起来清楚一点。CT拍出来显示囊肿大小约9mm,报告单上写“AML可能”。医院说,得赶紧住院,要动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友人的父母赶紧通知上海工作的儿子。儿子叫他们先别急,把所有片子资料带到了上海。然后自己先用百度查了一下什么叫做“AML”,跳出页面一看,这个叫“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朋友吓得不轻,马上联系知名专家读片解读。结果专家说,无妨,随访就行;就算以后真的慢慢长大,有影响了,也不一定是麻烦的外科切除,到大医院做一个局部射频处理即可。总之这是一种生长很慢的良性肿瘤,不必过于挂怀。朋友母亲听了如释重负,朋友也是心里一下子轻松不少。他对我说,唉,你不知道,我心里有多紧张!多焦虑!我心里想着,我母亲身体这么瘦弱,以后真要什么化疗放疗,那怎么办?受得了吗?然后以后得不断地预约、挂号、检查、住院,那手头的工作怎么处理?本想着房子要置换改善一下呢,那如果一进医院,资金哪里还有富余?这一系列的如果,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焦虑弥漫,忧心忡忡,不知所以。幸亏这位专家指出真相!其实,本质上是幸亏朋友母亲并没有真的罹患恶疾。当然,这种焦虑,某种程度上,也来源于他老家那个小医院的反应太夸张了,以及朋友自己也缺乏一定的医学常识。搞得太紧张了,那就杯弓蛇影,见风就是雨,自己吓自己。知名专家的分析,终于化解了危机,解除了警报。朋友的焦虑消失。
但是,我们是不是此后能一直免于焦虑了?不是的。焦虑永远有。它永远存在。我们在生活中会不断碰到各种事情,让我们心生焦虑。大的小的都有,工作上的学习上的都有。小至明天到底下不下雨,要不要带伞啊,大至孩子接下来高考,不知道能否发挥的好一点;家人的健康情况能否会不会难以好转,等等,不一而足。所有大焦虑、小焦虑都围绕着我们。
焦虑是什么?其实是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性,一种恐惧。恐惧失败,恐惧不顺,恐惧扛不过去。当虽有焦虑,但还是能克服它,继续往前走的时候,工作生活尚能正常;如果被焦虑打败,因害怕明天的失败,而躲避明天的挑战,就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听朋友讲,他一个小时候的玩伴自小农村长大,父母给他请家教,双休日不得闲,但上了初中后就跟外面人混在了一起,成绩越来越差。最后初中毕业之后就不想上学也上不了学了,成绩实在太差。于是这位玩伴外出打工,成家后生下一女。女儿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大。奶奶辛辛苦苦,拿出当年培养儿子的力气来培养孙女,报班学小提琴,也是双休日不得闲,一直拉小提琴,不断考级。当地又流行珠心算学习比赛,她奶奶也一样不落下,让她去报。小学、初中时小女孩成绩还可以。到了高中,成绩还算好。到了高三,每天晚自习学得很晚,十点钟晚自习下课。到了家里还要做些题目,温一些书。晚上入睡估计就要十一点多了。早上六点来钟就要起来。爷爷奶奶说起来都觉得,“现在读书真得是太累太累了!不过没办法呀,大家都在拼呀!”但到了高三下半学期,女孩不去上学了。家人反复做工作,又叫年龄相仿的亲友跟她聊,总算去几天,但后面又不去了。父母从外地赶回来,带女儿到大医院看过,据说诊断出来有抑郁倾向。那年高考也就没参加。无奈,那就复读。复读那年,读至第二学期,又开始不去了,并放话说:“你们再逼我上学读书,我就跳楼自杀!”家人现在彻底没法可想了。朋友回忆说,她的童年,很多时候,都被她奶奶看在家里学习,双休日,寒暑假,也常常听到她在家里练琴。奶奶大概觉得,儿子没培养到大学,那孙女一定要上大学。孙女有个堂姐,从小到大,一路优异,重点高中,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高薪。爷爷经常跟孙女讲,你要向那个XX姐姐学习,你看人家学得多好,名牌大学一考上,那就什么都有了啊。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女孩压力重重,一种“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恐惧时常压在心头,家族命运的改变就押在她身上了。身体的极度疲惫、精神的极大压力,强手如林,却不允许失败,这一切压得她无法承受了,索性就崩掉了,放弃了。因为觉得拼不下去了,太累了。这一种焦虑,是外在压迫,引起的内在抑郁。家里的,学校的,身体的,精神的,所有的合力,把人击垮了。
压力人人有,在本质上,焦虑来源于人们处理外在变化时的一种无所适从,一种恐慌。这种焦虑,与本人的特殊体质、特定家庭环境相关,否则为何同样在校读书,有人愈挫愈勇,有人却疲累不堪?它也与外在环境有关,如果现有医疗环境更亲民一点,学生评价体系、社会财富分配等体制更多样化一点,那么外源性的压力必然会更小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导致诸多过分焦虑问题。现在学生中抑郁比例开始增大。据2016年的资料显示,在8-16岁中小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已经为34.57%,甚至比成年人的抑郁发病率都要高了。
当然,上面所说的学生评价体系、医疗体系、社会就业环境等等,都是外在因素,这些能改善当然好。但我们也无法强行要求这些外在环境在短时间内马上尽如人意。这不现实。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改变自己。主观能动性最大的作用,既在改变社会,也在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是长期的过程,而改变自己几乎可以立竿见影。这里有几个可以良好地缓解焦虑的步骤,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个是调整期望值。我们努力学习,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考第一名。如果以第一名为成功标准,那么从第一名后的所有人都是loser。显然这种以具体某个名次作为成功标准的思维是荒谬的。我们努力从来就是为了超越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好一点,而这一点做起来难度不算太大的。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压力。
第二是,像关注自己有没有受凉感冒一样来关注自己心理情绪的波动,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一些基础的心理学知识。我们知道,人吃五谷杂粮,生病是常事,我们认真防治即可。心理问题也是如此,人时刻都在与外界互动,喜怒哀乐皆出于此。那么我们就要运用一些心理学基础知识,既认识到这种情绪波动很正常,也要学会预防、排解和适当发泄情绪与压力。在这个知识时代,学习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渠道很多,这里就不安利书籍了。
第三,适当运动。运动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心肺功能,它也是一个较好的压力释放器。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运动,定期锻炼,既强身,又健“心”啊。它对调节焦虑有正向作用。
第四,增进交流,与周围人时常沟通,有朋友互相倾诉,彼此分享,亦可缓解焦虑。这也是一剂良方。
最后,如果真觉得自己有了心理问题,而且超出了自我调节的范围。那么寻找专业心理师的帮助便是一个正确的选择。这样可以及时把小问题解决,而不至于积少成多,由小变大,到最后无法收拾。
当焦虑源于外时,我们常寄希望于外部环境的有效改善。当焦虑更多的源于自己身心的互为干扰以及无法快速改变客观环境时,我们应更多地要调整自己。知道了焦虑从哪里来,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它。改变容易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把焦虑控制成能够驱使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把焦虑放大到把你打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