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味《石头记》之三: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石头记》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借贾宝玉梦魇写明了金陵女子择其紧要者皆归入“薄命司”十数个大厨当中。即“金陵十二钗正册”一厨:宝、黛、元迎探惜四春、可卿、湘云、熙凤、巧姐、妙玉、李纨;“金陵十二钗副册”一厨:香菱、袭人、平儿等姬妾;“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一厨:晴雯、鸳鸯、紫娟、琴、棋、书、画等侍女。因前文警幻仙姑又说:“普天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簿册都收入“痴情”、“结怨”、“朝啼”、“夜哭”、“春感”、“秋悲”……诸司当中”。今天要聊的这位女子虽然在整部书中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脂批再三:“雪芹著书无一处费笔”,所以可知此女也必定列入了某司薄当中。想到“十二钗”及重要姬妾侍女在众多专著杂谈中都曾有多加累述,所以本篇只想着意管窥这个极易被读者略过的边缘人物—娇杏。
. 娇杏是甄士隐府里一个丫鬟。是书中紧跟英莲(香菱)之后第二位出现的女子。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到士隐府中小叙,忽严老爷来拜,士隐前去接待。留下贾雨村一人在房中闲坐。这时,听见窗外有女子咳嗽声,起身一看是一个丫鬟在那里摘花,生得“仪容不俗,眉目清朗,虽无十分姿色,却亦有动人之处”。雪芹只是稍加点染,已于笔上把这个女子描绘得合情入理,不落俗套。并非美女就一定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其实细想生活中的女子,模样普通者居多,但只要相貌平和端正、再多添一处或清新、或明爽或纤柔的韵致,就足可以有动人之色了。在贾雨村眼里,娇杏的情致容貌是所谓情人眼中、一见倾心是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眼缘相合”。看来不论古今,穷酸之人若再粗通章句,那么十之八九其色胆邪心更重!
再看娇杏眼里是怎样一个贾雨村:“敝巾旧服、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眼、直鼻权腮。”贾雨村虽实为奸人却生得“仪表堂堂”而并不是常理中的鼠耳消腮、奸人贼像,这才是莽、操奸雄之容,这才符合世态常情!你我身边也一定曾有过这一类奸人出没,平日外表一派周正,然其内心之阴冷鬼魅、机关手段比贼眉鼠眼者更危险十分。有女儿者一定要此处警眼来看:男人好看者不一定是好人!男人貌美心黑,则毁人更甚!
从娇杏偶遇贾雨村一节中,可见雪芹刻笔之细腻之精准之鲜活。大抵花季少女,多有怀春柔情隐秘于心。这时的女孩具有最敏锐的嗅觉、听觉、视觉与触觉。她们不用着意去闻、去听、去看、去碰,就可以用直觉捕捉到心中最渴望的异性气息。因为她们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时时刻刻都在期待来自另一个神秘灵魂的碰撞与回应。她们理想的情侣不一定是白马王子、潘安、宋玉,而事实上最能吸引彼时女儿情思的大都相貌平实而非出众,甚至在世人眼中最好普通而略丑,才更气质别具、恰到好处;也不需富贵多金,但一定要有志向才学;如若处境偏值困顿,又正迎合了女子的温柔周济之情之心。文中娇杏遇到彼时的贾雨村刚好具备这一切特质,再加上贾雨村圆通狡黠,善于揣度女孩心思,稍加情思欲念相诱,故而结下这一段尘缘可谓狭道难免。
自此一朝偶遇,甄家婢女娇杏虽只回头顾望两次,却已播下身世反转之机缘。贾雨村认定女孩有意自己,便久记于心头不忘。数日之后,贾雨村蒙甄士隐慷慨周济,为他提供进京春试的盘缠路费,又荐书送行,全尽豪爽扶助之义。
谁知劫数有定、祸福无常,半年之后甄家灾难并降。先是元宵节丢了英莲(香菱),接着又因葫芦庙失火牵五挂四烧得甄家瓦砾一片。后来,甄士隐贫病交加终于彻悟人世、看破尘网,随渺渺真人飘然而去。又过两年,贾雨村已经因甄士隐一朝扶助升任知府。一天,头戴乌纱帽、身着猩红袍,坐在大骄中看见路边一个丫鬟买线,一下认出正是当初窗下顾望的甄家婢女娇杏。便于次日封银送锦,接娇杏入府做了二房。谁料仅过了一年,贾雨村的正室夫人染病去世,娇杏又喜生贵子,更是风风光光地做了堂堂知府夫人。正是:“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娇杏当初只是偶遇贾雨村,一次有违时礼的顾念回盼,却得日后命运两济、身世反转、改天换地。对照回想甄府小姐英莲,3岁离家被拐,12岁被强占为奴,13岁予薛蟠做通房丫头,不久遇夏金桂更是被妒恨折磨而死。其命运之悲惨多舛另人怜惜动容。英莲虽为主,但是“有命无运”,娇杏虽为仆,却富足两全。不禁推想世间诸事有多少运数难料,又岂在一时的贫富否泰、贵贱高低!
娇杏有运之侥幸,英莲有命之不幸,甄士隐福中之祸伏、贾雨村得势之一时,无不道尽了人之命运无常、世间浮生百态,曹雪芹文中深意另人感叹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