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名家

【玉海名家】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

2018-05-19  本文已影响1人  a07297ace6c3

  宋志海(右)与王兴雨(左)在宋恕故居

  上俞樾书

  上李中堂书

  宋恕像

  宋恕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也是维新变法时期古文经派变法代表,与康有为、梁启超、郑观应等维新派人士畅议国事,成为上海维新派的理论核心。他抨击程朱理学,主张变法维新、设立议院、开设报馆、兴办学校、振兴工商等,其见解既不乏鲜明的批判性,又蕴含务实的前瞻性和建设性。

  著名学者李泽厚曾指出,宋恕是“一个一向被人忽视但实际却是很值得研究的改良派思想家。”历史学家罗志田认为“宋恕对史学的重视远超过当时其他人。”他的维新变法思想曾是如此激进,在维新运动高涨时,仍能站在前列。虽然部分设想在今天看来不无乌托邦的色彩,但在那个时代实有振聋发聩的意义。

  在上一期人文版的《宋恕:排山倒海之才,绝后空前之识(上)》里,讲述了宋恕的出生地;他受孙锵鸣赏识,将自己的女儿孙思训嫁给他;还介绍了宋恕与多位名人交往的故事,以及他提出改革的主张:“减税振商,集股振工,薄赋振农。”

  可以说,在晚清民初的维新思潮中,宋恕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光绪皇帝罪己诏》:

  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

  6月,记者与宋恕曾孙宋志海一起到宋恕故居时,曾见到陈列馆展示柜展示着一件《光绪皇帝罪己诏》,这份诏书分为三个部分陈列,在其左上角注明为“第三稿”。

  同行的王兴雨介绍说:“宋恕文章和书法都十分出众,能为皇帝起草诏书可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1900年8月20日),在北京城西北方向的一个叫做怀来的小县城里,因为都城陷落而逃亡的大清帝国的皇帝,向他的帝国和全世界颁发了一份官方文件。

  这种特殊形式的官方文件,帝国皇家的正式称谓为“罪己诏”,意思是“谴责自己的诏书”,内容和形式类似现代的“检讨书”。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公开向全世界宣布自己有罪,这在历史上无疑是没有“颜面”的举动。

  当时,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都是帝国政权的掌握者,政客们在准备责备自己的时候,仍要保持着“颜面的光鲜”,而这正是宋恕最伤脑筋的。

  之前,光绪皇帝主张变法强国,提出“不能进攻使馆,一旦开战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他的一切主张都变成幻想。那么,这份《光绪皇帝罪己诏》虽然要用皇帝的名义发出,实际上该是慈禧太后的“检讨书”。

  因此,这份《光绪皇帝罪己诏》如何措辞就成了一件颇费脑筋的事情。多才多能的宋恕在北京政府国务总理孙宝琦的推荐下,几易其稿,起草了这份《光绪皇帝罪己诏》。

  《光绪皇帝罪己诏》中,光绪皇帝说自己由于德行与治国能力不足,引致八国联军进了北京,惊扰了祖宗宗庙,还让老太后操心了。诏书里提出:“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

  可以看出,这句话在表面上看,好像是皇帝的亲口言语,实际上却是宋恕的一片强国之心。

  《六斋卑议·自叙》: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不敢不勉焉尔!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晚清民初时期,西方列强长驱直入,古老的中国摇摇欲坠。

  年轻时的宋恕就有“胜衣就傅,即志康济”的抱负,并以“择古今之善,持中西之平”为自己的人生宗旨,其忧国忧民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他曾向友人表示“年来颇思觅灵药,东渡方壶西流沙。”早年他就有去欧洲和日本寻觅救世灵药的思想。他认为儒家经典被作为科举做官的敲门砖,当外强叩关直入,“干戈水火来飘忽,呈嗟民命如犬羊”,可是封建统治者一点也不考虑“秋至陨严霜”的危险国情。

  记者找到了宋恕著作的《六斋卑议》(1892年4月)初稿,其中自叙道:“行年且三十矣,念昔十二龄赋‘述怀’时,忽忽如昨,空谈帝王略,紫绶不挂身,岂胜怃慨!诗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不敢不勉焉尔!”

  其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不敢不勉焉尔!”一句,颇能代表他对当时国力衰退的痛心和自己奋发向上的决心。

  此外,我们还能从宋恕的“谋身无术况天下,沉吟不语涕沾裳。旁人见我笑且讥,安知幽恨结肝肠。”这首诗中,看出他的苦闷心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担忧。

  《卑议》: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

  宋恕在上海期间,接触了大批维新派人士及其领袖。他思想活跃,活动范围很广,使自己逐渐成为上海维新派之理论核心。

  宋恕在当时上层人士心中分量极重。1892年,宋恕抵达天津,李鸿章单独接见,夸奖他是“海内奇才”,推荐他担任水师学堂汉文教习。

  甲午战争失败后,宋恕离开天津寓居上海,整理著作,为中国变法寻找理论基础。整理《津谈》一书,托儒家和孔子之古,为《卑议》之变法维新纲领提供理论基础,说自己将永远站在穷人这边,提出“著书专为世界苦人立言”这一名言。

  记者在翻看著名学者、书法家马叙伦的《石屋续渖》时,发现其中这样评说宋恕:“先生游历半国中,又尝至日本,所至自达官贵人,下至隶圉,咸与之习,问中失疾苦,确然知天下事之坏,由于不平,故宗其旨于名字。”

  在马叙伦的文章里,我们或可以知道“宋平子”这个名字的来历。而其中写道宋恕每到一处,总是先问人家的疾苦和难处。

  说宋恕注重民间疾苦的还有陈介石。陈介石的《宋平子哀辞》里说:“在行道中,见有行乞者,妇女抑病废有痛状,必哀而问之,举所携以赠,必尽而后止。”

  宋恕把妇女被卖为童养媳并遭侮辱和欺凌称为妇女的第一极苦;把妇女被迫沦为娼妓视为第二极苦;把妇女被买卖为婢女称为第三极苦;把妇女做妻妾之后的悲惨遭遇视为第四极苦。

  此外,宋恕还反对妇女裹足。1897年,宋恕在《书不缠足会后》这篇文章里提出,缠足的根源不是愚昧,也不仅仅是残忍,根源在于错误的宣传和误导。宋恕还用白话文写了《遵旨婉切劝谕解放妇女脚缠白话》的文章,他劝导妇女说,对于裹足之事,最重要的是妇女自己要去识字明理,明白妇女的裹足是为了男人的罪孽。

  宋恕还非常重视妇女的教育权利,他说“若使识字、游历之风开,则虽官令裹足,犹将格也。”这说明了他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为谬说。

  《宋恕墨迹选编》、《宋恕师友手札》:书法墨迹出版

  宋恕在《六斋卑议·自叙》中说:“三四龄时,甫识之无,尊长每赐饼饵,必请朱书‘仁义礼智信’五字其上,否则愠辞。”也就是说,宋恕在3周岁左右,父辈就有意识让他识字学习了。

  通篇读完《六斋卑议·自叙》后,才知道宋恕在青少年时期读过太多的书,写过太多的字。在宋恕故居采访时,记者还仔细观察过陈列馆的展示墙和展示柜,其书法字迹的功力十分深厚。

  王兴雨说:“旧文人对文字书法的推崇程度,在内心是极为敬重的。”平阳万全镇下薛村村民还告诉记者,前来参观宋恕故居的人,无不对他的书法文章啧啧称叹。

  2009年,温州博物馆准备将馆藏宋恕的手札信件编辑出版,他们将宋恕手稿送杭州托裱,以保证出版的质量,裱后拿到出版社扫描,并请编纂《宋恕集》的胡珠生先生帮忙,从众多的宋恕手稿中挑选出能体现宋恕思想、具有代表性的手稿,确定了《宋恕墨迹选编》的内容。2010年12月,《宋恕墨迹选编》举行了首发式。

  大量的著作手稿、与名人显宦交往的墨迹手札入选《宋恕墨迹选编》和《宋恕师友手札》,而这两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这位先行者。(记者林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