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屎咖啡究竟是什么味儿?
猫屎咖啡究竟是什么味儿?这个话题对我来说在有点特殊,我是个喜欢咖啡也非常喜欢猫猫狗狗的人,所以在这个话题的探讨里可能会带有极强的个人见解,人类的世界不是猫能理解的,哪怕你是一只麝香猫。
在号称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生长着一种印尼椰子猫,也就是麝香猫的一种,当地人叫Luwak,专家称印尼“麝香猫”。它的性器官附近有一个腺体,分泌乳白色油脂,这种油脂一直是香水业珍贵的原料,连莎士比亚的剧作《李尔王》中也有这样的对白:“请给我一点麝香猫的香油,刺激我的灵感。”即便如此声明赫赫,它们也平静的生活着,吃野果也吃点老鼠、蛇这样的小动物,直到有一天,荷兰殖民者把咖啡树种在了这个国家的土地上。好奇的Luwak们被咖啡樱桃的酸酸甜甜所征服,吃的不亦乐乎,认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人间美味。
一度,它们被当地的咖农视为掠夺劳动成果的敌人。直到当地百姓偶然间发现麝香猫的粪便中有咖啡豆,经过清洗除臭后,再用来制作咖啡,味道竟然还不错。从此,每到咖啡成熟季节,当地农民就会花很多时间在森林内收集麝香猫的粪便。因为荷兰殖民者虽然将咖啡在印度尼西亚种植,可印尼当地人在殖民地时期被禁止喝咖啡,咖啡是达官显贵们的专享。咖农们本想借猫屎咖啡享用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却不想精明的商人利用其特殊性大肆宣传,先是成为荷兰皇室的贡品,再后来又被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后,声名远扬,成为了至今仍被广为流传的传奇。
那么这支声名远播的猫屎咖啡,究竟是什么味儿呢?
首先我们来说说它的豆种。由于野生麝香猫的活动范围是属于中低海拔,所以咖啡品种大部分是罗布斯塔豆,至于高海拔的阿拉比卡豆则产量更为稀有。记得我们在之前讲过好喝的咖啡一般都是阿拉比卡而非罗布斯塔。
其次我们来说说它的特殊之处——特殊的加工处理方式。众所周知,无论是那种咖啡加工处理方式,最原始的动机只是想将咖啡豆从咖啡樱桃中取出来。而由麝香猫产生的体内发酵法完全是个美丽的误会。好奇的Luwak被甜美的咖啡樱桃吸引,却只能消化其果皮和果肉,作为果核的咖啡豆只能在经过了它的消化系统后被排除体外。在整个过程中,Luwak挑选成熟度高、甜度高的咖啡樱桃进食,咖啡豆经过其胃液的腐蚀和发酵,蛋白质被破坏,产生短肽和更多的自由氨基酸,降低了咖啡的苦味。这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因为这个过程,咖啡豆沾染了Luwak独特的体液,加重了印尼咖啡本身就带有泥土味和中药味,甚至还增添了一点腥臭味。这么说吧,如果你偏好陈年豆的土腥味,可能会爱上猫屎咖啡,反之则会避之不及。
最后我们从动物保护的角度说说猫屎咖啡。自从成为传奇之后,猫屎咖啡就成了世界上最贵的咖啡之一,每磅的价格高达几百美元。一斤Luwak排泄物中只能提取出约150克咖啡豆,在烘焙过程中还会造成20%的损耗,由于原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十分独特,这种咖啡可以说十分稀有,每年供应全球的野生猫屎咖啡豆最多也不会超过400公斤也就是500磅左右。由此可以理解市场上85%的猫屎咖啡都是假货的真实性。
猫屎咖啡的传奇同时也开启了Luwak悲催的猫生,人类是驱逐利益的路上无所不用其极,咖啡农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将野生的Luwak捉回家中饲养,以便可以产出更多的猫屎咖啡。甚至将它们关进窄小、肮脏的笼子内,导致其濒临崩溃。善待动物协会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些关在笼子里的Luwak因极度烦躁和压抑而几近崩溃。它们每天被喂食大量的咖啡果,以便产出更多的咖啡豆,Luwak们因缺乏维生素和其他营养而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况且人为喂食的咖啡豆没有经过任何筛选,不是品质优异的豆子!产出的猫屎咖啡,成色味道也会相应的逊色很多。猫屎咖啡高昂的价格还带动了一股不良的风气,象屎咖啡,松鼠屎咖啡,鸟屎咖啡、猴屎咖啡等应运而生,手段一样的残忍。
虽然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猫屎咖啡的生产开始有了多种方式,一是在自然的咖啡园中拾取麝香猫吃下咖啡豆后排出的咖啡豆;一种人工喂养经过筛选的咖啡豆。我国云南的猫屎咖啡生产过程中,有养殖户采取半圈养方式,麝香猫在大棚中自由活动,咖啡豆由它自由进食,获取方式相对合理,但产量低。所以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喝到稀有且昂贵的猫屎咖啡,而品尝过Kopi
Luwak的专家,提出两极化评价:有人比喻为人间极品咖啡。咖啡评论家克里斯鲁宾说,“酒香是如此的丰富与强烈,令人难以置信的浓郁,几乎像是糖浆一样。它的厚度和巧克力的口感,并长时间地在舌头上徘徊,纯净的回味。”
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则在其官方文献中表示“业界的共识是它尝起来很差”。华盛顿邮报的食品专栏作者Tim Carman曾评论了在美国销售的猫屎咖啡,并作出结论说“它尝起来像是烂掉的、没有生命的味道。像是在洗澡水里泡了石化的恐龙屎。我没法喝完它”。
我本人因为工作的便利条件,有幸在杯测中尝到过。当时我的导师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它的风味,我说“花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大家如果有可靠的渠道大可买来自己品尝一下。毕竟喝咖啡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从消费的角度而言“喜欢”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