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学作品心情随笔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2020-10-20  本文已影响0人  行走皖中人

文/位龙杰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近日,中央四台连续播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大型纪录片。每每观看,每每热血沸腾,又情不自禁想起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一员的父亲。

1950年10月,做为家中长子的父亲刚满20岁。那年,爆发了朝鲜战争。以美帝国主义为首联合国军将战火燃烧到鸭绿江旁。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父亲在家乡虎林毅然报名参军,编入东北整训24团。

前排右三为父亲

参军前,由于父亲学过汽车维修,动手动脑能力强,加之高小"高"学历。入伍不久,就由步兵直接转为炮兵,成为王牌军39军116师炮兵团指挥连一名侦察兵,随后经宽甸下河口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39军炮兵,称得上军中"特种部队"。炮兵侦察兵,被誉为炮兵中的尖兵,炮兵中的眼晴。主要任务是侦察敌军事目标位置,敌阵地详实的地理坐标,为精准有效打击敌军提供决策参考。入朝参战后,父亲二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父亲第一次立功证明书立功事迹有如下记载:"细心观察敌情,观测出敌堡四个,坦克阵地一个""在敌炮火轰击下,抢救物资"。在那惨烈无比的战争年代,在密集的枪林弹雨中,父亲所表现出勇敢的牺牲精神,在生前从未提及过。立功证书与奖章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回昼夜埋伏在敌阵地前,冒着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饿了,一把炒面一捧雨雪充饥,一次次出色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图为父亲荣立个人三等功证书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本紫色布面"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二周年记念册"中,有父亲参军整训时与战友们的合影,有在朝鲜平壤市郊的照片。厚厚的内页,密密麻麻用蓝色、红色字迹记录炮兵所需要的公式、图解、数据。父亲确是一位勤学进取,工作态度缜密的人。每当翻看带有历史印迹纪念册,仍然让我激动不已,怀念那久远且壮怀激烈的年代。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归国,父亲历任副排长、排长,团师司令部侦察参谋、指挥连连长、炮团榴弹炮营营长、团副参谋长等职务。记得我加入中国少年队那年清明节,是在北陵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佩戴红领巾宣誓入队的。记得父亲来信中说,嘱咐我带他去两位牺牲战友的墓前寄托哀思,缅怀功绩。

战争是残酷的,而正义的战争必胜。历史见证,抗美援朝的胜利,不正是多少志愿军战士抱着同往而不能同归的大无畏勇气,才保证新中国的长致久安,才有了今天幸福生活与国家日益强盛。七十年前抗美援朝,父亲所奉献的一切,让他的儿子久久不能忘却。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抗美援朝,不能忘却的纪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