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阅读》用别人的生命和文字找到自己的那条路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人们读书的目的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有的为了娱乐而读,有的为了获取知识而读,也有的为了产出而读,但无论你出于什么目的而读书,都应该掌握一些阅读的技巧,否则一定会淹没在信息的洪水之中,被时代大潮远远的抛在后面。
《高效能阅读》作者:原尻淳一
译者:程亮
出版:江西人民出版社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作者推荐89个阅读技巧,总有一个能适合你,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你可以跳着读,像玩儿蹦蹦床一样,随便蹦,落到哪里都可以。作者原尻淳一从引发读者兴趣,到快速读书技巧,再到如何通过读书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形成个人品牌这几个维度来写。最终让我们领略读书的意义:用别人的文字和生命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
作者原尻淳一、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1972年出生于日本埼玉县,获得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研究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知名广告公司,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业宣传,并任企业培训讲师,与其他作者合著有《职业未来地图的画法》、《整理的艺术3》等作品。
下面我将从如何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以及如何从别人的文字中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三方面着重为大家讲解一下本书的看点。
如何激发自己的阅读兴趣
高效这个词似乎成为经典的代名词,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想有效率的去完成,想到和做到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而高效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翻开《高效阅读》用浏览封目序尾的方式快速扫了一遍,并没有发现这本书的新奇之处,好像作者说的内容再别的书里都提到过,并没有什么可读性。这是我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
当我准备放下这本书去干别的事情时,惊讶的发现前言部分的图片,它把本书的结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原尻淳一为大家讲的第59个阅读技巧里,他强调结构化的图标里塞满了制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我按照图片提供的方式阅读这本书,发现原来跳着读书这么有意思,可以让你迅速掌握本一本书的精华。
作者巧妙的用图片激发了我对这本书的兴趣。在《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激发我们阅读兴趣的方法,比如3D开始阅读,能从漫无目的痛苦投入中解脱出来,为了深化自己的好奇心而确立“读书”地位的学习方法,至少就结果而言,能消除厌读心理。我有一个朋友特别爱看日本动画片,后来他通过看动画片,学习日语,现在日语和他的汉语说的一样好。3D强调的是从兴趣开始自己的阅读之旅,好奇心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避免为了学而造成对学习失去兴趣。
原尻淳一认为如果你不喜欢读一本书,你也可以从了解作者开始,了解他的奇闻趣事、履历、人脉或者是听他的声音开始发现一本书的乐趣。
网络发达的现在,那些名人其实与你近在咫尺,就像我自己喜欢蒋勋之前对他一无所知,福建名嘴郁莉说蒋勋是她最喜欢的作家没有之一,而我接触蒋勋是因为在喜马拉雅听到了他的声音,他的声音有一种魔力,他的《蒋勋细说红楼梦》让我从他的文字和声音中了解了他的悲悯与豁达。
如果你没有从一个人的履历和奇闻趣事、声音等方面对一本书感兴趣,你也可以通过读一本薄书开始喜欢你的阅读之旅。我至今仍然记得《追风筝的人》将我从此带入了读书的世界,让我从此爱上读书。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成为了我读书的动力。
我想《高效能阅读》的作者原尻淳一教你如何激发阅读兴趣,就是这个道理,爱上它你会发现,每一天不读书对你来说都是煎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
如何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内容
速读的灵魂便在于快捷,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内容以及获得新视角和创意。也许你已经从很多的阅读书中掌握了快速阅读技巧,比如浏览,略读,指读,等等方法,但是你肯定还是第一次听说设定消极条件,切除文章。怎么切除?消极条件如何设定?
很多速度技巧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快速的找出一本书的关键词,但是在一本难读的书中真的很难找到关键词,比如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已经来浏览很多遍了,依然没有找到关键词,这种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重新想想,阅读的“目的意识”,这种“目的意识”就像一个过滤器,能把“非必要之处”过滤出来,略过这些不需要读的句子,反而能使关键词凸显出来。找到一本书的关键词之后,要对关键词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构思假设,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含义,接着快速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假设进行验证,此时通过对比,分析自己的假设与作者的想法有何不同。
用速读的方式迅速掌握一本书的结构,再通过精读的方式来理解和消化一本书的精华,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让一本书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知识。
《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作者说:读书要通过笔记积累“属于自己的教训”言外之意就是将读书笔记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检验书籍中的内容是否正确,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
有了“思考主场”对于我们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非常方便。
从激发兴趣到主动阅读来搭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表面看是让知识闭合,实际上真正让知识闭合其实需要我们去多角度的阅读。就像《高效能阅读》这本书里提出读书的七成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这里强调的垂直型阅读和你知道的速度阅读中的一目十行是不一样的,这里强调的垂直阅读是指主题阅读,专攻某一类书籍。根据黄金比例,谷歌将70%的资金和时间用于充实现有服务,20%用于充实现有服务的周边服务,10%的投资于全新的未知领域。简称70:20:10模式
换句话说:用70%的时间用来读适合自己的专业书籍,用20%的时间读和专业相关的书籍,用10%的时间接触未知领域。70%我们称之为垂直阅读,剩下30%我们称之为水平阅读。垂直阅读是我们的思考主场,水平阅读能使主场知识掌握进一步深化。
垂直阅读的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而对知识的理解就需要我们在输入的过程中不断产出,产出检验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一本书的内容,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主场,这一点对于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尤为重要。量变引起质变众所周知,但如何做才能引起质变未必人人知晓,就算知道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很努力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笔记是信息积累的一种方法,单纯的积累信息是不足以让我们有很大的收获,我们需要将积累的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在重整,举个例子拿写作中积累标题来说,标题决定打开率,到底什么样的标题才能够让别人一看就会打开我们的文章呢?我今天看到一篇名为《别让总编辑跑了》的文章毫不犹豫的打开了。为什么看到这个标题我会打开?因为我很好奇,总编辑为什么会跑,所以这个标题的可以归为抓住猎奇心理的标题库。积累在重整是搭建知识框架的必备步骤。
通过对信息的积累,再将信息打散重组,经过重新整理编排后的知识终将成为我们的知识体系。
一本书放在那里是数据,一本书读过是信息,一本书读过并能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称之为知识。用知识体系指导我们的行动,终将形成自己的个人品牌。
《高效能阅读》告诉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效获得信息不足为奇,如果是信息在实际生活中为自己所用,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利用高效率专家发明的超高效,超高指“读书技巧”,单纯的文字信息也会瞬间转化为附加值,任何人都能根据自己的基础,从需要的地方开始阅读。
本文作者:花一样的我花一样的活。85后职场妈妈,深谙逆袭的不止是容颜,30岁励志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倡导每读一本书,就写一篇干货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