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解释框架?
今早听某平台的音频广播,听到一篇文章《你自以为是的心直口快不过就是嘴贱》。文章标题犀利、内容充实、引用的素材也很丰富。不过,我却被文章中的一个小故事吸引了。
一位朋友在家自制了红酒,拿给几个闺蜜和好友品尝。不料一位嘴贱的男士冲口而出:
“这是你做的红酒?这么难喝!要是我的话,10块钱我都不会买!”说完,那位红酒主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很是尴尬。
故事结束了,相信我们平时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类人。但是,今天我并非只是想斥责他们有多嘴贱,我只想说,很多时候其实是他们与我们的逻辑思维不同频。
回到刚刚的这个故事,首先是红酒主人将自己精心酿制的红酒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她心中记挂着朋友是为情,拿出红酒与友人分享是为义,所以她的行为,出发点是从情义出发的;毕竟人家拿出红酒分享没有接受任何一位朋友金钱的回报,可以说是无偿赠与的。
再来说说那个嘴贱的男士。或许他的话没有错,有可能红酒主人真的只是第一次酿造红酒,经验欠缺,红酒口味真的和市面上价格不菲的红酒无法匹敌,但是,嘴贱男的问题在于:他的逻辑框架错了!场合错了!
在这个“赠与”的大前提下,施物者是本着分享的原则,受物者也怀着感念之心。而嘴贱男则是把这种温馨的场合与他平素里或许时常接触的权衡、计算利益得失的场合混淆了。毕竟,这里是朋友的聚会,并非是你剑拔弩张的演武场,真的没必要如同斗鸡一样什么都用金钱和物质来精算情谊。因为,情谊是无法量化的,是没办法精算得出来的。
所以,嘴贱男的逻辑框架,只是一味地局限且停格在自己惯性的功利心上,认为世间一切都可以用物质、金钱乃至权利来计价,却忘记了人生的价值观并非仅仅是只有金钱。而面对嘴贱男的时候,红酒主人也并不需要觉得难堪,毕竟逻辑混乱的是对方。她完全可以尖锐地提出嘴贱男的逻辑框架上的错误,并且把他的逻辑框架引导到适合当下场合的思路上来。
这不免让我联想起唐朝的一个典故:
据说,李世民有一次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一句"好一棵大树",身边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把这棵树夸到了天上。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征说要提防花言巧语的佞臣,看样子,应该说的就是你这种人吧?"此时怎么圆场呢?说魏征乱讲?说皇上多心?说自己没有这意思?显然都不妥。
此时应该做的就是改变对方的"解释框架"。宇文士及说:"臣每天见皇上在朝堂上跟一群直言敢谏的官员议事,甚是辛苦。今天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如果再不顺着您的意思讲几句好听的,那您贵为天子,又有何趣?"
这段话的高明之处在于,既不得罪魏征这样的同僚,也没有对皇帝进行反驳,同时也没有自辩。他只是把"解释框架"转变了一下:"皇上您说的对,可是您用的是朝堂议事时的框架,而我们现在不是在游玩散心吗?所以应该换一个框架来看待我的言论。您想想,假如总是魏征那个框架,时时刻刻都得绷着,谁受的了?"李世民一听,转怒为喜,此后也一直都在重用并且信任宇文士 及。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一个框架中是"溜须拍马",在另一个框架里就是"善解人意",解释框架的变换,效果就很明显。
当然,我们或许需要原谅嘴贱男,毕竟可能在他的生活中,他和周围人的相处,似乎只能通过物质的交换才能游刃有余,否则很可能就剑拔弩张。如若真是这样,那么嘴贱男真的需要好好反思的是自己的德行问题,反思自己平日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因此,嘴贱男只不过是彰显出了自己平日里真实的生活状态罢了,但是正因为他彰显了出来,所以才突显出了自己的人品低劣。所以难堪的不应该是红酒主人,更应该是嘴贱男才对。
很多时候,生活中总有这类人,他们把别人的馈赠当成自己的私属物,把别人的人情当做道理。然后开始评头论足地对他人展开人身攻击。但是,这个世界有句话:很多时候,别人帮你是人情,不帮你是道理。人们的很多苦恼,其实也来源于把人情当道理了!
所以,不要再一味地把自己看的太过高高在上。红酒匹配不了你的身份可以不喝,毕竟你喝下肚之前,可没给别人付款,本身就没有评价的资格。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 15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