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马云个人信息泄露,国内征信需要注意什么?

2016-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东水生灵

征信最根本的目标在于解决两方面问题:信用能力和意愿,也就是对个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评估。

相比传统依靠信贷记录来做征信,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会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和加工,这也避开了过去获取借贷双方信用信息的高门槛,发挥自己在互联网技术方面的优势。

事实上,数据已经成了各个征信机构占领市场的核心武器。目前,信用数据广泛分布在国家、电商、社交、互联网金融机构等方面,其中,国家层面信用数据主要为央行征信中心和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数据,还有大量数据都分散在司法、工商、税务、公用事业单位等部门,这些数据获取并不容易。截至2015年末,个人征信系统收录8.8亿自然人数,其中3.8亿人有信贷记录,全年日均查询173万次。还有5亿人是没有任何信贷记录的。这也为大数据征信提供了发展契机。

因此,新兴的征信机构另辟蹊径,通过广泛抓取网络数据源,比如搜索行为、网上购物、社交信息等来做用户画像,建立数据模型,来做出相应的信用评估。

不过,在这种信息收集过程中,也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报告显示,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了各类数据泄密的重灾区。确实存在个别机构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存在非法行径。比如,善林金融通过QQ网络平台购买或者通过向房产、金融、保险、汽车4S店等相关从业人员收集等途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日前,有媒体报道,李彦宏、马云、马化腾……这些大佬们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私密信息,在网上被窃取并曝光。包括政府、银行界、科技界和工商界等多位名人,某省一位省长的个人信息也被泄露。像这些大佬的信息都能泄露,那么普通人的信息安全程度可想而知。

这也为征信公司敲响了警钟。令人欣慰的是,很多规范的公司在采集数据前,会征得对方的同意。未来随着信用社会的深入推进,征信的作用也逐渐凸显。不过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信用数据采集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基础上,否则征信单方面的疾行,很难走的更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