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吐槽大会》第三季,看喜剧脱口秀形式内核的内容实现
作者:Miss C.
随着顶级流量张艺兴在万众瞩目中的登台回应,以「年轻的沟通方式」立题的《吐槽大会》第三季于昨晚(1月6日)顺利收官,与当期节目相关的#张艺兴表情管理#、#李诞对张艺兴的吐槽好狠#等词条一如既往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网友火热讨论。姑且不谈专业层面上的主题解构,三季《吐槽大会》下来所培养的节目热度已一目了然。某种程度上,这不仅是主嘉宾明星流量的偶然投放,也是「吐槽」作为形式的喜剧脱口秀行业在中国内容市场被逐渐认同的必然结果。
笔者曾在第三季节目开播之时从娱乐、行业与文化三个角度审读中国喜剧脱口秀行业的发展,当时有言:「插科打浑、嬉笑怒骂的语言背后,严肃认真与精英文化都能够有机会得以解构和颠覆。在表层荒诞与滑稽被戳破之下,背后所需要追求的社会价值也有机会得以体现。笑过之后还能有所领悟,这才应该是喜剧脱口秀真正的魅力所在。」因而,在《吐槽大会》第三季以最有看点的方式收官之时,笔者愿借此文带领读者朋友以「社会价值」与「领悟」之价值观的视角复盘破圈层之外的吐槽节目、文化与行业。
复盘十期节目:十位主嘉宾,十个价值观
主嘉宾选择与其自带话题点一直是《吐槽大会》这档节目的主题与主线的精彩所在。
而节目之所以能够一直被关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所代表的喜剧内核突破了针对嘉宾自身争议的吐槽与回吐,而有了更高层面的升华和提高。可以看到的是,站上台前的脱口秀表演者在向观众呈现喜剧脱口秀这一有趣的语言体验、博观众一笑之后,仍不忘以鼓励与温情收尾,这是价值观欲望表达的展现,也是一种对观众感知与认同的期待。
或许我们需要先对「价值观」这个概念本身下一个定义:它可宏大至持久的阶级概念,亦可微观日常至思维与理解的塑造。因此只要所传递出来的观念能够对观众产生一定影响,都可将之归为价值观的分析格局。于是,在这样的逻辑之下,我们看到了十期不断透过主嘉宾争议与话题的内容层面向观众传递正能量观点的节目:
纵览梳理下来,「所谓」正能量价值观的传递可以分为狭义与广义两个层面。狭义地来看,王力宏、杨超越、张韶涵所代表的是个人的积极追求与发展。正如唱片的AB面一样,以争议作吐槽,却以平和地接受和进一步的鼓励为回应,很好地诠释了吐槽作为一种文化方法论的存在,所有的人在他们自己的故事和生活中利用喜剧脱口秀所传递出来的这一方法得以自信地表达自我,进而在吐槽这一文化语境之下反过来加强自我表达与鼓励核心的实现。
而从广义层面上,每一位嘉宾都有着超越个人本身的适合度和代表性。这也就是说,所谓吐槽并非针对个人,观众在感受他们的回吐之外,其实领悟和收获的是背后整个群体或行业的状态思考。简言举例——陈乔恩发表了大龄剩女群体现代爱情观的独立宣言;邹市明(职业体育)、张继科(体育偶像)、包贝尔(演员跨界)、周笔畅(选秀歌手)、张艺兴(流量艺人)都各自代表着所处的行业和背后的市场发展态势;王晶更是以自己与毕赣的直面对比,将内容市场上争论不休的文艺片与商业片的争论摆上台面,为轻松娱乐节目的观众塑造着更为复杂的类型电影观。由此可看,大众传媒下的喜剧脱口秀在塑造着观众愿意为某种流量文化而笑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观众们对于不同群体与行业的认知与态度。
复盘吐槽文化:为何吐槽能够成为传递价值观的方式?
回归对于《吐槽大会》第三季整体节目的考量与解构,借助吐槽这一核心节目主题,价值观的欲望表达渗透于节目与背后行业生态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形式内核的价值观内容实现是一个整体策划下各环节配合发力的结果。
首先,嘉宾的选择稳固了价值观的传递通道。从第一季专业喜剧脱口秀形式的亮相到第三季喜剧内核的明晰探索,《吐槽大会》品牌之下「喜剧+X」的价值模式正在逐步完成构建、延展、破圈与升级。制作方与观众均不再满足于日常生活的打趣与戏谑,而通过不断融入跨界破圈的专业领域和专业人才,寻找到更符合大众传媒责任要求的语言。
如上复盘所示,涵盖各个领域的嘉宾成为节目破圈层最为直观的展现,这使得具有群体代表性的嘉宾突破个人争议这一实现成为可能,在他们承认槽点本身的基础上提供机会上升至职业圈层的认知与呼吁。同时,在主嘉宾之外,既有相熟好友站在朋友相处与社会交往的角度上,传递出吐槽的真实与亲切感,展现吐槽适用于各种社会关系间;也有关系没有那么亲近的嘉宾站在更为「客观」的角度进行吐槽,聚焦槽点本身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更能够启发观众的幽默和认知。
其次,环节的设置为观众强调了吐槽与价值观的和谐并立。节目虽名为《吐槽大会》,但是对于槽点本身所透露出来的正能量的总结却无处不在。因而我们得以看到,一方面,主持人张绍刚虽以吐槽开场却会在所有嘉宾表演完毕后以温情总结收尾。这一欲扬先抑式的操作,有助于将吐槽回归到年轻化语境下的沟通方式,实现节目海报中和平鸽精神的落地展现。另一方面,全场Talk King的评选标准也从单一好笑升级至幽默与意义并存的双向标准。每一期节目主持人针对Talk King的评选在价值观层面上的反复强调,不仅逐步更新着节目观众对于吐槽的认知和定义,也努力寻求吐槽所代表的喜剧脱口秀文化在大众传媒中的平衡定位。
最后,吐槽在价值观层面之上的升级自然离不开吐槽文化的普及和认可。对于任何一个新鲜事物来讲,这都是一个逐步递进升级的过程。通过三季的塑造,吐槽完成了从手艺到表达方式的转变,它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吐槽与尊重的平衡,人们在调侃中观照现实,在欢笑中达成对美好价值的共振与认同。一笑之外,仍有反思与余热,这也是大众传媒对于吐槽的要求和需求。
结语
节目收官与复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站在更高层面重新审视节目内容与主题的机会。而对于《吐槽大会》第三季而言,当我们分析它时,不仅仅在于技术手法,更重要的是其背后所代表的喜剧脱口秀在整个内容行业之上的市场判断和行业需求。代表各个行业与群体的明星嘉宾在压力释放的吐槽之外,即实现了对于自己价值的输出,也潜移默化的映射出了社会现实与时代价值,带领观众一笑之后终能在反射与观照中有所感悟。行业生态构建之外,是更具价值观要求的文化塑造,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于《吐槽大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喜剧脱口秀行业升级发展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