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琦的后花园砍柴书院人物

两届金马影后,败光了亿万资产后,却用一块玻璃惊艳了世界

2018-12-13  本文已影响209人  晨夕2019

文|晨夕

林青霞曾这样夸赞她:

她穿着黑色长裤,藏青色风衣,

颈上围着围巾,

海风把她的衣角和围巾轻轻吹起。

我见到的画面,

是一个飘零的痴情女子

紧紧地跟随着她爱的男人。

我吓到了,她演得太好了

能让林青霞赞不绝口的人,

一定拥有过人的演技,

按常理推算,

这样的艺人肯定会持续活跃在荧幕上。

可我们猜中了故事的开头,

却没有猜到结尾,

她确实很优秀,

但却在事业的巅峰时刻,选择了息影,

转而投向了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现代琉璃艺术事业。

这位让林青霞钦佩的女艺人,叫杨惠姗。

- 1 - 

1952年,杨惠姗出生在一个中产家庭,

父亲是飞行员,母亲是英语教师,

大学时,杨惠姗主修外语专业,

打算毕业后去做秘书。

可人生从来没有定数,

一次偶然,她被选中拍了个香皂广告,

从此,就爱上了“镜头”。

年轻时的杨惠姗,媒体是这样形容她的:

拥有天使般的容颜和魔鬼般的身材。

仿佛杨惠姗不去拍电影,

会是整个影坛的遗憾,

媒体说,杨惠珊天生就是吃这碗饭的。

长得好看又拥有火辣的身材,

这样的演员出道容易,

但想征服观众却要付出很多努力。

外表过于惊人的杨惠姗,

常常会被定位为“花瓶”,

有些较为挑剔的导演,

甚至不愿意用她拍戏。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声,

杨惠姗没有反驳,也不去争辩,

她只默默地努力,

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挑剔的人“我可以”。

在拍摄《我这样过了一生》的时候,

导演要求杨惠姗增肥20公斤,

她没有片刻犹豫,直接点头说:“好”。

接下来的45天,杨惠姗只要眼睛睁开就吃,

拼命吃,巧克力,蛋糕等等,

一个半月后,她成功增肥了20公斤,

导演说:

“从背影上看,已经完全认不出是杨惠珊了。”

增肥了体重导演又嫌弃眉毛太粗,

和角色性格有出入,

杨惠姗索性将眉毛剃个精光。

“要什么样的眉毛,导演自己画好了!”

杨惠姗说:

我不是明星,只是一名演员,

只要对角色有帮助,

付出再多的代价也无所谓。

因为不是科班出身,

杨惠姗比任何人都要努力,

她说:“我珍惜每一种可能,

珍惜的不得了,什么片我都接,

因为那是很可贵的学习。”

她经常一天内穿梭在几个剧组,

演绎不同的角色,

早上还在演妓女,

中午又跑去演修女,

晚上可能又转换成冷血杀手。   

当时,外表温柔的杨惠姗

被圈内人称为“拼命三娘”,

当然,也有人好奇地问,

你先天条件这么好,怎么着都能成功,

有必要这么拼吗?

但在杨惠珊看来,当有人质疑你时,

最有力的辩解方式就是:

不断地努力,做出让他惊呆的成绩。

- 2 -

经过近两年的磨练,

杨惠姗的演技越发成熟,

1979年杨惠姗出演了《错误的第一步》,

她将剧中人物的内心纠结诠释的淋漓尽致,

从此声名大噪。

但成名之后的杨惠姗,却比以前还要“拼”,

她不断地挑战新的角色,

一次又一次的突破自己。

凭借这股“拼”劲,出道仅十余年,

杨惠姗共出演了120多部影视剧,

最多时,一年内拍了22个不同的角色,

邻家女孩、妓女、侠女、寡妇、情妇………

各种角色她都演的游刃有余。

杨惠姗虽然高产,

但她的戏绝对不会粗制滥造,

更不会用替身,

用导演的话说,

杨惠姗不但悟性高,还特别能吃苦。

冬天6度的气温,

杨惠珊穿着一层薄纱旗袍,

直接就跳到了海里,

类似的情景不再少数,

42度的高温下,

摄影棚里穿着单衣的工作人员都大汗淋漓,

杨惠姗穿着厚厚的棉袄,

按照导演的要求一次一次地试戏,

这种吃苦劲儿让人佩服。

杨惠姗不但能吃苦,

还拿出了玩命的精神拍戏,

一次要拍一场在1米宽的堤防上驾驶重型机车的镜头,

实际上她不会开车,危险系数非常高,

但她依然选择亲自上阵,

导演一喊开拍,就加大油门往前冲。

跟林春霞、叶倩文合作《红粉兵团》时,

为了真实地演绎爆破镜头,

她头部受伤流血,工作人员都吓蒙了,

但杨惠姗却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只管拍。 

世间从来没有白走的路,从不挑剔角色,

只全力以赴去演戏的杨惠姗,

终于把自己磨练成了“教科书”式的演员。

在1984那拍摄的《玉卿嫂》中,

杨惠姗将剧中人物隐形的感性力量

完美地诠释出来,

好评如潮。

当时在台湾,

能将这种感性的力量发挥到极致的女演员

只有“二林”和“二胡”。

她们分别是

林青霞、林凤娇、胡慧中、胡因梦。

在姿色上,杨惠姗会稍逊于她们几位,

但她的电影成就却是最高的。

她是台湾金马史上两年连庄金马影后,

而当年拥有半壁江山的林青霞,

也才获得过一次金马奖。

从影12年,

杨惠姗为中国电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也因此被评为

“中国电影一百年100大明星之一”,

这对于一名演员来讲,

无疑是最高的赞誉和肯定。

- 3 -

八十年代中期,

头顶两届金马影后和一个亚太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的杨惠姗,

事业达到了巅峰时刻。

那时,杨惠姗几乎就是票房的保证,

可就在所有人都期待她有更大的飞跃时,

杨惠姗却做出了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息影”。

在最红的时候选择停下来,

当时很多人对杨惠珊的做法表示很惋惜,

陈凯歌说:“杨惠姗退出影坛,是电影界很大的损失。”

如果当年杨惠姗没有退出影坛,持续拍戏,

她一定会和赵雅芝、林青霞一般,

随便一个机场照都能登上微博热搜。

但杨惠姗活的很清醒,

她更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厌倦了名利场上的患得患失,

她只想让心更安定些。

从万人瞩目的明星到回归路人,

杨惠姗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当我越来越感受到心力憔悴、颠沛流离时,

我知道,是时候该放下了,

聚光灯永远不可能在你一个人身上,

舞台前面的光鲜靓丽,

就好像给你一个很高的云梯,

等你到了半空,它却让你自己下来。

这一次,杨惠姗将自己归零,

开始寻找新的自己。

- 4 -

离开了最熟悉的电影,

杨惠姗忽然迷茫了,

好像除了拍戏什么都不会。                 

一次偶然,

杨惠姗想起在拍摄电影《我的爱》时,

道具组借来了很多玻璃艺术作品。

当时,

那些琉璃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澄明清澈,

她被琉璃呈现出的美妙变换和穿透力震撼到了。

还有一件事也让杨惠姗印象深刻,

当时那些作品几乎都来自海外,

唯独没有中国,这深深地刺痛了杨惠姗。

和丈夫商量后,

夫妻二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琉璃世界,

他们想让琉璃艺术里,

出现两个字----中国。

所谓“隔行如隔山”,

虽然杨惠姗贵为风光无限的金马影后,

可对于琉璃,她是完全陌生的,

需要从零学起。

杨惠姗几乎是“执着”的代名词,

从决定做琉璃那刻起,

她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学吹玻璃、搬料、筛料、看窑,

每一天都把自己弄得一身灰。

起初,杨惠姗只能依靠查资料自己一点点摸索,

但过了一段时间,她仍然是“门外汉”,

后来听说国外都采用先进的脱腊铸造法,

她又跑到美国去学习技术。

这次的学习,

让杨惠姗接触到了世界著名的琉璃作品,

也唤醒了她的艺术细胞。

回国后,

她又开始不断地摸索、试验,

从酝酿、创意、设计、雕刻、燃烧、雕琢………

几十步的工序创作,

尽管她丝毫不敢马虎,但失败从未离去。

长达三年的半的时间里,

杨惠姗从亿万身家到负债7500万,

还抵押了包括父母和兄弟姐妹的房子。

她把烧坏的玻璃都埋在了后院,

现已成了一个深一公尺,

面积有十余平方米的玻璃冢。

但成功本就是由无数个失败堆积而成的,

只是很少有人明白这个道理。

- 5 -

为了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

杨惠姗经常土不离身,

坐车捏土,走路捏土,

别人吃饭睡觉她还在捏土。

吹玻璃时作品变形,

直接拿手去抓,手掌被烫破皮,

还是舍不得撒手她经常把自己关在工作室内,

一炉又一炉地烧制着破碎的玻璃。

在那些艰难岁月里,

杨惠姗有时还要在寒风刺骨的工作室内彻夜流连,

亲手在冰水里搅拌混有玻璃纤维的石膏。

就这样,凭着一点点的沉淀和执着劲儿,

杨惠姗终于摸索到“脱蜡铸造法”的神髓。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从无师自学

到摸索出了琉璃脱腊制造法的全部技术,

中间有过无数次失败,

更有别人难以想象的心酸,

可杨惠姗最终选择了坚持,

她坚信: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远。

她把在120部电影里积累的灵感都给了琉璃。

她说:“我在100多部电影中,

学习生老病死,

这个过程让我接近所有的生命;

而做琉璃,就是让我去释放这些感悟。”

杨惠姗开始以“身如琉璃”为主题,

创作一系列的作品,

旨在以“琉璃”的佛教概念——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

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

去感染鼓舞更多的人。

而为了留住敦煌的美,

杨惠姗更是潜心四年,

制作出了世界琉璃艺术史上,

现存最大、最细致的佛像艺术品----

2米高的琉璃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观音制作的艰难程度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55立方米的巨型窑炉,

3吨石膏、1吨水制成的石膏模,

4000公斤的琉璃晶质料,

100多位琉璃工艺师,7012小时的漫长守护。

在这个过程中,

其他人倒着班轮流配合,

躺的躺,病的病,

杨惠姗却经常处于无眠状态,

最后她成功了。

截止到现在,

杨惠姗的琉璃艺术品有20多件作品

被北京故宫博物院、

英国维多利亚与亚伯特国立博物馆、

美国康宁玻璃博物馆等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馆永久收藏。

全世界至少有32位国家的元首,

接受过琉璃工房的作品赠送,

有些作品,

还曾出现在奥斯卡和艾米奖等颁奖盛典上。

从金马影后到琉璃艺术家,

杨惠姗印证了一个我们最常见、

也是最容易忽视的道理:

世上没有白来的成功,也没有等来的幸运,

所有鲜花和掌声的背后,

都隐藏着无数个失败和无人问津的岁月。

- 6 -

面对久违的鲜花和掌声,

杨惠姗却说:

“我不是什么电光火石的天才,

都是死工夫、下笨功夫。

电影如此,我花了11年,琉璃也如此。”

为了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杨慧姗更是将生死置之度外,

最高纪录曾有过连续八天没有回到床上躺平睡觉,

她也因过度劳累导致左耳失聪。

丈夫张毅说,他已经做好心理准备,

有一天被告知,杨惠姗突然在工作中猝死。

而在高温煅烧的工作室

坐满50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儿,

汗水打湿了衣襟,

手指僵硬到失去知觉,双脚肿胀到无法穿鞋。

她那双曾被称为“最好看的手”,

因长时间捏土而严重变形,

但和琉璃艺术比起来,这些都不算什么。

如今,已经60多岁的杨惠姗,

依然会将所有的时间

都用在研究新的艺术品上,

而每件艺术品的背后,

都包含着坚毅、执着和忍耐。

放得下虚名,耐得住寂寞,受得起失败,

只报着“不忘初心”的信念,

30年如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情,

这样的人才是最值得刷流量的“明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