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我家》第十天——神奇的冥想
2020-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镶润_读书
当人们每一次对一个问题进行很好的描述时,解决方法就已经存在于这个描述当中了,而且通过描述,它已经起作用了。
像剥洋葱一样,找到了核心,同时,也对每一层的构造有了更清晰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冥想,感觉自己的内观能力越来越强了,很容易就有画面感。最初是某些物质和环境,比如水、海洋,拓展到森林、高山,有一次真的是上天入海,很神奇。现在可以更多的场景、人物。
前一阵子关于伴侣和父母的冥想,也简单做了做,我把语句都抄写在本子上,预演一下,然后开始(与雨馨建议的方法暗合),在进行中,有的话语并未在书上出现,但方向和结构是对的,自然而然就浮现出来。最近几天来回跑,心不太静,最近的语句还没整理,包括今天的,我觉得需要带入自己的情景,看能否写出“我们自己内在的语句”。
“我追随你”(对孩子,可能是我引领你),通过重复,意识到“我”和“你”是独立的个体,进一步感觉到界限,才能实现 你的归你 我的归我,但是我们仍然有爱的连接,有恰当的序位。
这两天的一件事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界限感比原来强了:一个项目,大家分工时,混沌状态,你来我往,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我,可能这种 来往 比较少,自己会不情愿地承担不属于自己的序位(或职责)内的工作,然后一边做一边别扭,或者做多了,系统失衡(但同时,还感觉自己很能干,也就是清白感很强)。现在的我,对 决定脑袋的屁股(职责、序位)有了更深的感觉,很多事自己做得少了,系统纳入的人多了,理清、说明,大家好像更好了,自己不别扭不委屈,系统平衡感也更强了。有点“王婆”的意思哈——就这一点来说,也是一个进步,自己的资格感变强了。
关于 转移,看了雨馨的简书,我可能也存在这种情况,母亲对父亲的愤怒感,转移给我,我再转移到老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