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自在独行》——孤独者的饕餮盛宴

2019-01-29  本文已影响37人  北杨

1

读的第一本散文集。第一次尝试读完一整本散文集,买书的时候三分因为标题,剩下七分因为是畅销书。对于贾平凹先生之前没有一点儿认识,看书之前也只是简单的了解了一下生平,毕竟如王国维所说:“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一点儿不了解写作的环境是没法体会作者的境界的。

对于作者认知停留在陕西人,出生乡村教师家庭。读第一部分,是痛苦的,味同嚼蜡,难以下咽。能感受到之与父母的亲近情谊,对记忆的美好追念。

但是我感受不到读书的乐趣。这就很恐怖了。心理学的书让我认知自我,小说亦跌宕起伏或直击人心。这本书其实是18年中就开始看了,看了一些就放下,另投他好了。到了年末才重新捡起来。

2

不知是情景如何不同,第二次接着看,她就像耐看型的姑娘,越看越觉得好看了。第二章的说这说那读起来,觉得这人有些意思。生出了很多同感,说这说那,就像我独自上下班的东想西想,地铁上的左看右看,难免看到一些场景,难免想到一些有趣的事情,难免嘴角不自觉得上扬。

我是喜欢一个人独行的。但是与有趣的人结伴而行,谁又会想要独行呢?

第二部分尾巴的《读山》,对于山的描写,憨憨的、呆呆的,我简直太喜欢这里作者对山的描写。字里行间,作者的情感从石溪木草溢出来,聚而成溪,汇而成河,涤我胸怀。写山写情,莫过于此。

紧接着,第三章的陕西民风的描写,就更妙了。或许是文由情起的缘故,作者笔下的每一条街、每一条巷,每一个人物,都显得充沛,让人不自觉就喜欢上陕西这个地方。但我是悲观的,看到好了就难免与现在对比,邻里和睦变成奢望,高楼林立,人却孤独了。

到第四部分的写物,最后提升到了人生的感悟上面。书是近几年出版的,细细对照,也能发现从前到后的一个写作过程。第一部分回忆少时;第二部分青年最是与世俗不容,所以略带调侃不能苟同的东说西说;第三、四部分开始关注身边的景、物,与人斗少了,更喜欢亲近山川、自然;最后,见多了,写多了,追求内心的平静,追求自我意识。

3

唯一遗憾的是,我读的太快了。太多地方需要反复研读,太多词句需要细细品味。心难以静下来,即使是感受到先生的平静、自在。但不轻狂,又怎是少年郎呢?所以对于先生的内心境界不得要点,只能从浅显的表象领略丝毫。或许换个年纪感悟就不一致了,就深沉了。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是非常喜欢这本书的。什么时候心静了再看,再写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