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一生所爱——小说创作元年
2021年值得纪念,我用了一年的时间,找到了自己的来路和归途。
想来,从我开始认字读书就已经对文字痴迷,我记得小学的每个暑假,我都是捧着曹雪芹、鲁迅、莫泊桑、欧.亨利这些大文豪的书度过的。那时,爸妈是不管我学习的,更没有现在父母为孩子做的“假期计划”,只是爸爸每年都会带着我去新华书店买书,每次买回好大一摞,家里的书架总是显得捉襟见肘。
写作,也是很小就开始悄悄地做,说悄悄,因为彼时对自己稚嫩的文字并没信心。记得当时用爸爸从单位拿回来的信纸订在一起,弄张白纸当封皮,写上几个大号的字“写诗本”,就是一个可以书写和创作的小天地。
后来,我真的上了中文系,但老实说,当时的我并不开心。那时,文科里的好专业是经济、新闻,工商管理、国际贸易也很热,中文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实用、好找工作才是选专业的第一要义,中文系的那些风花雪月都是锦上添花而已。那时充满理想主义的我,坚定地想要成为一名记者,为自己不能上新闻系而郁郁寡欢,去旁听新闻系的课程,去报社实习,为自己的新闻理想努力着。
再后来,我工作了,但和自己的新闻理想却咫尺天涯。在现实的忙碌和琐碎中,我渐渐忘记了所谓的理想。曾经,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读书与写作成为我避之不及的东西,我一度认为读书有毒,人太爱思考会太痛苦,我竟然希望躲避那份敏锐与深邃,选择粗粝与闭目塞听,以为这样会让自己好过。
事实是,内心的呼唤与渴望从没离开过,只不过是被掩盖和遮蔽,即使埋得足够深,但表现的浮华总会被抖落,那颗种子总会破土而出。
回看过往,我写的那么多字,都是给自己看的。每一年的日记和读书笔记都很长,但只是静静地躺在我电脑的文档里。我也尝试过写长篇小说,然而几部小说写到10万字的时候都成了“烂尾”,对结构的把握和人物发展的脉络实在超出我的能力。
2021年,我遭遇了重大的人生考验。我迫切地想要表达,用文字找到知音与共鸣,一切就像刚刚好,就在此时,就在此刻,我遇见了简书。
之前我不了解简书,不熟悉这里的规则和平台风格,我只是想要为我的小说找一个出口。最早发布的是我六月份刚刚写出来的科幻小说《情绪芯片》,因为当时的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出,又受到一些科幻文学的启发,灵光乍现写出了这篇小说。第二篇发的是《把彼此过成远方》,这是一个刻画中年夫妻关系的故事,我认为内涵也很丰富,细节处理得还算满意。但,一片沉寂,阅读量少得可怜。
当我发出第三篇小说《鸡毛》的时候,很意外,很短的时间,我的文章下有了留言,是故事平台伯乐,告诉我《鸡毛》被选中为推荐文章,有一些细微的修改,两天后伯乐通知我已推荐给“守护者超赞”。我依然很懵,并不知道何为“守护者超赞”。但眼看自己的文章阅读量在窜升,远远超过前两篇,简书钻也突然指数级增长。嗯,很好的激励机制,居然有伯乐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虽然未曾谋面,却也感到欣喜。
随后,我发了职场小说《沉》和反映母女深层关系的《母爱的羁绊》,都被伯乐发现,流量增加,点赞不断,我感觉良好。
但,并不是每篇小说都能被发现,我也经历过辛苦写出的故事无人问津的寂寥和失落,比如我的感情小说《伤逝》。我写得比之前都用心,也都辛苦。我希望能充分地表达女主的心理活动,因此采用了日记体的方式写,这种方式并不容易,大量的心理描写,丝丝入扣,细腻细致又要体现出故事线。赶上中秋放假,从早晨起床到晚上十点我都在做家务和陪娃中度过,十点之后我才打开电脑,一直写到凌晨两点,第二天,可恨的生物钟依然会准时让我六点起床,这样连续四天,写出初稿,我并不满意,反复修改了几遍,终于发了出来。我等待着伯乐的信息,却迟迟没有,我甚至主动给伯乐发了微信,请求关注这篇文章,也并没有被看中。与之同命运的还有讲述家庭关系、重男轻女话题的《买房》。
对此,我欣然接受,不是每个努力都能迎来喝彩,这是我早就明白的道理。
但,生活总在不经意间给你惊喜。一个星期前,我突然收到简信,有伯乐联系我,从我沉寂的文字中打捞出了《情绪芯片》。没想到的是,这篇小说被推荐上榜,然后被“简书守护者联盟超级权重点赞支持”,接着被“理事会超级权重点赞支持”,还被收到了N个专题…….更惊人的是,阅读量和点赞数达到了我发布文章的历史新高!
阅读量和点赞量并不能变现,但这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我明白,还有一个舞台,我可以跳舞,可以努力跳好,并且我愿意一直跳下去。
读书和写作是在我生命之初就爱上的事,经历了人生的跌宕起伏,我依然热爱着,就如灯火阑珊处的那个我要找的人,“他”没离开过,一直都在。而且,我可以一直读下去,写下去,不论年纪几何。尽管,从前我并没意识到,但那些读过的书、写过的字、经历过的事,都是生命的养料,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所有的经过都是命运送来的礼物。
感谢遇见,感谢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