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所想成长的小情绪每天写1000字

愿做“偷书贼”,不做“书呆子”

2017-08-02  本文已影响8人  森迪Sedona

一看到“偷书贼”这三个字,立马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谁偷书?

他为什么要偷书?

他偷书干什么?

他怎么偷书?

……

我想也会同样引发你们,这些爱书,爱阅读的观众的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开头并不是人在讲述这个故事,而是死神,这也成功的吸引了我。

二战前夕,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上。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纳粹抓走,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养父的引导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

爱书程度可见一斑

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读书给躲在养父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每颗惶惶不安的心。

莉塞尔用故事,在安抚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

影片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莉塞尔与马克斯·苏萨克那一场对话:

马克斯·苏萨克:能帮我个忙吗,给我描述一下今天?外面天气怎么样?

莉塞尔:今天多云。

马克斯·苏萨克:不不不,用你自己的话来说。如果你的眼睛会说话,它们会怎样来描述?

莉塞尔:苍白暗淡的。

马克斯·苏萨克:这个词很不错,继续。

莉塞尔:厚厚的云朵遮住了蓝天。太阳,太阳看起来也不怎么像太阳。

马克斯·苏萨克:它看起来像什么?

莉塞尔:像银牡蛎。

马克斯·苏萨克:谢谢,我想象到了。

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动荡的环境下,每天都窝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地库里面,换作是任何人,都渴望出去,去感受外面真切的世界。否则,你都快忘了外面究竟是什么样的了。

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因为我也想象到了看起来像银牡蛎一样的太阳,很有画面感。这种惊喜的感觉,真的是太美妙了!

没错,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它可以形容得很直白,也可以描述得很隐晦而且丰富。我想,热爱文字,相信文字的你,同样有会这种感受吧。

马克斯·苏萨克是一名犹太人,为了保护他免受纳粹杀害,养父汉斯将之藏在自家地库。马克思与莉赛尔一样都是嗜书如命,他被困在地库无法外出的时间,是莉赛尔将外面的世界用书中的语言描绘给他听。也是因为这样,马克思发现莉赛尔不仅仅擅于阅读,更有写作的天赋。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后来有人要来逮捕马克思,因为不想连累汉斯一家人,最后走得时候,他对莉塞尔说:“相信我,莉塞尔,你能用笔完成我送给你的那本书,你可以在文字里,找到我,我一直在那里。

莉塞尔奋笔疾书,记录下了她自己的故事

如果可以,我也想做个“偷书贼”,而不是“书呆子”。

最后,死神说:“莉塞尔,是众多偷书贼中令我感动的灵魂之一,也让我开始寻找生命的意义……”

文字即生命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