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读情深

写作:越写越不会写

2017-04-11  本文已影响587人  TinYeah

白先勇在《树犹如此》一篇中说为什么写作,因为“想把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楚转化成文字”。“文学就是写人向完美的路途上去挣扎,在挣扎的过程中,失败的多,成功的少,但至少是往这一方面走。文学是写这一个过程,写一个挣扎,让我们看了以后,感到这种困境,产生同情。”

曾经,我可以一口气码三四千个字。

如今,短短的标题都烦恼三四日夜。

原以为,写作不过是把想表达的加以修饰写出来。

后来,注意错别字,成词的运用,修饰手法的应用,前呼后应,承上启下,等等。

还有排版,配图,配乐,依内容的不同向各异的专题投稿。

最后变成一篇篇文章,跳跃在我的朋友圈。

凝视着毫无变动的阅读量,陷入深深地思考。

我问过自己两次,为了什么而写作?

第一次问自己,是在开始写作前。

我有许多凌乱的思绪,自我探讨人生哲理。我从何来,我是谁,抛开了名称这个代号,抛开性别肉体种族,抛开宏观微观物质上的一切,仅凭精神世界的我,这轻轻21克的我,拥有着什么,即将失去什么,渴望的是什么。

然而当我接近答案时,一切思考过程都消失得一干二净,仿佛越过万重山,蓦然回首,发现自己还停留在原地。黄粱一梦,也不过如此。

为什么不记录下来呢?

记录在一个不会轻易消失的平台,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也总比哪天搬家把本子丢了好,或者电脑死机救不回来。

有写作经验的朋友告诉我,公号的名字起得不好等等。

我大手一摆,随便了,记录心得与思绪,哪管别人瞎逼逼。

可是,哪有这么豁达。

第二次问自己,是在当下。

写作一年整,个中有彻夜筑梦的愉悦,更有不被明白的心酸,尝试过多种文体题材,也曾怀疑每一个当下的自己能否,做得更好。

可,每一次登录公号后台,得到的肯定,寥寥无几。没有粉丝互动,没有阅读量的变化,甚至连原创留言赞赏功能都没有。

那一定是写作内容不吸引人,想到这里,深深地怀疑自己。总以为自己是有趣的人,在数据面前,原来也不过如此。

取悦读者or孤芳自赏?

在细思许久后,毅然地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写自己喜欢的文字。

就算没有人懂得字里行间的情感,就算没有人脑海里浮现同样的情景,就算淹没在线上大群体的数据里,我依旧可以做独立的自己,写着独立的文字,正如Alice发出独特的频率,寻找懂得它的人。

疲惫

也许是对自己严格,也许是自己能力不足,也许是对文字的热爱并不如自己想象的热烈。

在写短篇小说之后的时光,我变得敏感、敏锐。

敏感在于时刻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它总是若有若无地透露着各种信息,谁是真心的,谁是有目的的,谁是那个背地里阴森怪笑的,仿佛就是一场惊悚推理大剧,我们都漂浮在动荡不安的城市里,是谁潜伏在我们的身下。

而所有的信息,都能成为我笔尖下的鲜活人物,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恶。

敏锐在于写作过程不断的思考。每一字每一句都贴近生活、贴近逻辑、贴近人性,使其正确得表达人物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思考是繁琐的、零碎的,更是必须的。关于无师自通这一点不敢说,倒算是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在写《嫁与不嫁》时,化身为未婚先孕的平庸的李丹,在价值观的天平上犹豫不决,甘于平庸却又贪慕虚荣。

在写《异味》时,却是真实的自己,真实的空间,真实的异味。我们追求的过程,舍弃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在写《水》时,饰演被抛弃的犬类男友,画面停格在重庆森林的银幕上。我未为你流过一滴泪,房子里的所有,早已淹没了我。

在写《无眠》时,涉猎心理“疾病”的层次,资料汇集整理,仿佛亲身经历一番。

恍若轮回几世,早已在脑海里度过了各种人生。人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每一个光鲜的表面,必然有着肮脏的一面。我总是喜欢写污浊的一面,没有黑暗,何来光明。

要知道,写善的人太多,挂着人畜无害的笑容。写恶的人总是蜷缩在黑暗中,瞪大着眼睛,等着人们揭开熨帖平整的礼服,展示蛆虫遍布的腐肉。

越写越不会写

能用简短的句子表达内容,就不要用繁琐的大篇影响读者的感受;

多角度地描写情绪,比直白的哭、乐、痛等,更能触动人心;

好的转折是千锤百炼,经得过戛然而止的呼吸,惊得了人们脑中的钢弦;

等等等。。。

当我们越是在意这一切的写作技巧,我们越是难以启笔。

好的写作是从阅读开始,这话没错。

可,好的作家,应当有自己的风格和偏向,若是听风得风,听雨得雨,怕是一直在模仿的道路上越陷越深。

莫言曾感叹,幸亏阅读得不多,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写作,自由地写作。

自由,多美好的词语。

精神上的自由,千金难换。

大时代大数据,净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到底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我们写作人,知道么?


版权印为您的作品印上版权90614034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