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产品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IT·互联网

产品分享中的那些坑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382人  就是小龙虾

最近在整理 App 中的分享。没有接触这一块儿的时候,以为很简单,但后来发现看似简单的分享实则暗藏玄机。此文分享给所有曾与产品页面分享斗争的 PM 同学们。


分享渠道

分享渠道包括两种:主流社交 App 分享、App 自身好友/社交圈分享。本文仅针对主流社交 App 分享展开讨论。渠道如下:

分享形式

「-」表示不可以/不建议采用此种形式在该渠道分享

如上图所示,当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可以从以上五个形式来考虑,究竟哪种更加适宜当下的场景,被分享的用户看到之后是否有兴趣点开。

链接

链接适用于大多数场景,是最常见的一种分享形式。链接的优点在于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量,功能相对强大,而且可引导新用户去下载 App,老用户直接打开 App 查看原内容。

除链接本身外,产品在定义分享时,还需要考虑以下要素:

图片

据不完全统(xia)计(meng),图片的打开率大于链接打开率。因此很多 App 在一些分享环节中,会生成精美的图片让用户分享到朋友圈。在以下场景中,使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是容易接受且易于传播的:

图片分享的缺点是:无法统计图片的点击量、无任何交互功能。


小程序

许多 App 都有对应的小程序,在用户分享相应的页面时,我们可直接替换成小程序。使用小程序的好处如下:

文本

文本似乎成了短信渠道的专属分享形式。在网络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相信短信分享也曾红极一时。但现在逐渐衰弱。不过仍有不少 App 保留了短信分享渠道。

文本+图片

由于微博的特殊形式,产生了文本+图片这样的搭配。微博的文本套路为:$推荐语$网页链接。想要增加微博曝光量的「心机 PM」,可以为分享文案加上合适的话题。


分享文案技巧

已经讲了分享的渠道和形式,那么究竟如何设计产品的分享文案呢?一般而言,有以下两个思路(在此默默感谢大毛的指点):

客观事实陈述

陈述主观事实,能够保证分享文案不会出错,是最直接、保险且快速的方法。

虽说陈述客观事实是最常见的做法,但我们在陈述客观事实时,陈述哪些?这需要产品同学将页面中的信息进行罗列,选取核心内容组合并展示。

以大众点评中的「烤肉刘」餐厅分享为例,餐厅信息包括:餐厅名、评分、价格、地点、电话、餐厅类型、推荐菜等。那么分享出去时,应该选取哪些信息展示呢?

主观引导

所谓主观引导是在分享文案中加入设计者的心情或态度或观点。比如:

主观引导的风险在于:好坏完全取决于设计者的本身水平,而且对于带有主观情绪的语言,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致的。


image.png

几个好的分享案例

写在最后

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穷举各个字段缺失情况下的分享,否则会出现边角情况无法覆盖的情况。

产品分享这个东西,是一个考验耐心、细心、观察力的工作。分享的目的是为了传播,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思考这个用户在什么场景下想分享?不同场景下的分享形式是什么?如何让其他用户看到后也想试试?

期待在 18 年的工作继续磨练和成长 ❤️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