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 | 《第三度嫌疑人》:谁才是制裁的掌权者?
2018-03-28 本文已影响8人
叫我十五可还行
3月30即在全国艺联上映的《第三度嫌疑人》是导演是枝裕和内地公映得第一部作品,影片跳脱了以往的风格,展现了在不同视角下的”不唯一”的真相。也解读了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律师的重盛接手了一桩杀人案,在嫌疑人移交法庭审判之前需要明确杀人动机,但重盛进展的并不顺利,嫌疑人屡次更改口供,使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在日本的法律中,杀人动机是量刑的一项重要决策原因,动机不明朗,是无法准确给嫌疑人进行判刑的。
为了赢得官司的胜利给嫌疑人减刑,重盛开始了寻访。随着剧情的发展,影片越接近尾声案情却越模糊,这种模糊在被害人女儿作为证人后达到高潮。
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
是开头的那一幕?

还是另有隐情?

案情以律师重盛的视角为我们揭开谜底。饰演重盛的是日本知名演员福山雅治,此前由他主演的《嫌疑犯x的献身》在国内市场引起了极大反响,而这部电影的风格恰巧也是类似的悬疑风。

让影片更具吸引力的,还有电影的导演——是枝裕和

日本当代大师级导演。温和细腻是他作品的特色,多数影片里都有对家庭伦理的解读,而在导演的新作里,除了延续了家庭关系的表达外,还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深思的层面。


法庭从来不是决定真相的地方,但它是寻找真相的地方。在没有确切的杀人动机之下,法庭的作法却令人吃惊,而三位参与律师与庭审员又分别代表了不同的立场,一场在正义与权利之下的较量随之而来!
那么究竟是谁拥有制裁权?被制裁的又是谁?恐怕到影片结束,有些人也不会明白。

电影台词中还引述了中国一个古老的故事:“盲人摸象,摸到鼻子和摸到耳朵的人争自己是对的”。
导演明确了自己的意图:作为观众或是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了解事实的过程中都只看到了事情的一角,所有人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然后再自己的视角下争论对与错,使用着自己的制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