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你在他乡还好吗?
现在的小宠物狗血统高贵,价格不菲,聪明伶俐,憨态可爱,确实讨人喜欢。我知道有的人已经喜欢到了很深的程度,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地疼爱。在街上,就经常看到有漂亮的女人或者女孩抱着小宠物狗,嘴里不停地喊“宝宝乖,宝宝乖,妈咪好爱你哟。”
对宠物狗我没有多少感觉,因为在我的记忆里,狗是看家护院的,那时候家里穷,对看家狗没有特殊照顾,像家里的一口人一样,同甘共苦。
我老家最近养的一只小狗是朋友送的。说不上是什么品种,养了八九年还是那么大。身长三十来公分,身高二十来公分,不是很胖乎,相貌端正,眉眼儿受看。问了养宠物狗内行的人,说有点名狗血统,但不是很纯。
小狗出身如何并不重要,能看家就行。我父母这代人年轻时都受过穷,年老了更节俭,自然也不会给小狗额外的好待遇。
父亲在南屋门口给小狗搭了个窝,里面铺了柴草,还算暖和,冬天的时候小狗还是会冻得打哆嗦。老家没有狗粮,喂些馒头煎饼什么的家常饭,一日两餐。门口放个小盘子,盛着水,和着饭。小狗饿了渴了将就着吃喝,农忙的时候,说不定还无法按点吃。
我回老家的时候,经常给它带些一元一根的火腿肠,吃饭的时候顺便给它盛点好菜,多盛点菜汤,泡着馒头吃。母亲总说把它惯坏了,以后不好喂。
我对母亲的话一笑了之,给小狗吃点好的是我的心意,我要对得起它对我的亲近。
说实话,对小狗而言,我是一个不怎么把它放在心上的主人,只是在回老家的时候,去看看它,逗它玩。后来孩子长大了,父母变老了,自己也越来越想从前的事了,忽然发现自己对家里的什么东西都有了感情,不经意间就有点感慨,有点感动。
小狗就有让我感动的事。老话说狗通人性,狗是忠臣。凡是我们家的人,包括孩子很小的时候,回到家里它都不咬(汪汪地叫),换了外人,一进胡同有动静它就咬个不停,进了家门还在咬,一遍一遍地提醒父母来外人了。
每次回老家我都解开拴在它身上的细锁链子跟它玩一会,它撒欢地围着我转,前腿翘起来给我作揖的样子,然后跑来跑去,尾随着我,高兴得像个小孩子。
每次我走的时候,它都好像不高兴,也不愿动弹,怔怔地望着我,不时地左右摇晃脑袋,舌头吐在外面。它挣脱不开锁在脖子里的细锁链子,它只能在原地转圈,直到它看不见我,也只能在原地转圈,没有别的办法。
我知道小狗的意思,它的眼神里充满了不舍。这种眼神像极了母亲送我走时的眼神,也像极了我与妻送孩子离家时的眼神。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两年前老家拆迁,我们搬了新楼,不需要小狗看家了,在楼上也无法养狗,小狗由功臣变成了累赘,家里面再无它安身之处。
小狗在家养着的时候没觉得怎样,但真不要它了,还真舍不得。毕竟在一起八九年了,有了感情。卖了它,母亲不同意,生怕小狗以后日子不好过;送亲戚,亲戚都不要,有些亲戚也确实不方便养。最后母亲送给了给我家装修的朋友,也是对门邻居的亲戚,就在镇上的小区里住,隔着几里路。
把小狗做这样的安置,我们全家人安心放心。尽管千万个不舍,可事到临头又能怎样呢?托付熟人并知其状况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装修房子过程中,我专程去了趟朋友的门头店。一来定定灯具,二来看一眼我家的小狗。
朋友的门头店很宽敞,北屋后面有个小院子,里面种着花草。小狗就拴在门口的树上,脖子里还是我家的那条细锁链子。身上好像胖乎了许多,也干净了许多。
我看见了它,我感觉它也抬头看见了我。我的心忽然一颤,下意识地闪身躲开了它的视线。说不出是什么原因,心里是什么滋味,我竟然不想让它看见我。是不舍?是抛弃它的愧疚?还是不忍看见它的无奈,或者哀怨?
我还是忍不住推开门走出去,来到小狗面前。小狗见我走过来,楞了一下,马上就反应过来,又抬起两个前腿,朝着我努力地站立,舌头吐在外面,努力地跑向我,却还是挣不脱脖子里的细锁链子,还是只能在原地转圈。但我明白,它认出了我,它认出了我!它还记得我,就像我记得它一样。我蹲下身,用手抚摸着它的后背。它温顺地配合我,任我抚摸。
朋友过来后,我俩谈了装修的事,没有提及小狗的情况。既然托付于人,就不能节外生枝,相信小狗过得会比在我家好。
小狗出身名门,安于清贫,忠于职守,老于遗弃。过着普普通通的日子,一如我这普普通通的半路主人。
现在,每当我在街上看到有人抱着宠物狗的时候,脑子里就闪过我家小狗的模样,闪过它望着我的眼神,闪过它挣脱不开细锁链子的无奈。今后的日子,我也不方便再去探望送人了的小狗,只是在偶尔想起它的时候,挂其饥饱,念其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