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

2016年的最后一天

2016-12-31  本文已影响0人  自娱自乐的A咖

       忙乱了一个星期,到2016年的最后一天,打开电脑突然不知道要写点什么。从实用主义者的精神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值班的下午,中队的战士们在球场上来回奔跑,冬日的暖阳让他们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运动的时光。

      也许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但并没有必要赋予它除此以外更多的意义了,难得的闲暇,我和平常一样为自己制造周末慵懒惬意的气氛,听听歌,看看书,写写字。

       虽然今天是2016年的最后一天,但对我来说,新的工作、生活已经开始一个半月了,这个时间点对我并没有总结的意义,我不必非得去追求某种刻意的象征。

        最近囫囵看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又开始看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在我这个年纪才开始看这些关于人生哲学的书,看起来似乎有点晚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先学会人生的原则、做人的道理,才能去“学文”(古代读书人的出路就是“学文”,在现代就是学习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乃至在社会上立足)。而我,三十好几的人了,在社会上已经混了十年,加上念书的日子,从十五岁初涉人事开始,已经过了二十年了,反过来才来开始学习做人的道理,突然觉得哑然失笑,原来过去三十几年都随波逐流了——不过仔细一想,难道不是吗?恍恍惚惚,痴然一晃,人生已过了三分之一多了。

        南怀瑾说,历史文化,没有五千年,只有三四十岁。我的理解是:再长的历史,也靠人传承,可惜人对文化的传承不像银行里存钱,越存越多;每一代人对文化的理解都从零开始,从一二十几岁初入社会,到四五十岁创造力衰竭,一个人也就三四十年的人生精华。一个人年轻时,思想活跃但经历见识不足,无法领会顿悟高深的道理,就如同我们小时候读不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随着年纪的增长,等到了五十、六十岁,经历了足够的人生,读懂了人生的哲理,却已经失去了创造的源泉,只能吃以前积累的老本。理论、科学的突破,大多是三四十岁,甚至更年轻的人物做出来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人类的智慧就在这每代人的三四十年间如接力赛一般反反复复,也就是三四十年的经验而已。结果所谓的五千年文化,无非是人类三四十年的结晶而已。

       幸好这世界有如孔子一般的伟大的人物,他们在三四十年间的伟大思想精华远超我等凡人,让我无需拥有天才的智慧和深厚的积淀就能有机会一窥人生哲学和做人道理。

        幼年时读孔子,觉得不知所云;老了再读孔子,也许只能徒然感叹。在我这个恰好的年纪,有机会在南怀瑾大师的言语文字中领略孔子的如暖阳一般丝丝入扣的伟大灵魂和谆谆教导,实在也是一种幸运。

         我在2016年最后一个周末的下午,暖阳入怀,倚栏捧书,喜不自胜,不能自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