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总是自我陶醉

2022-10-13  本文已影响0人  林宇兮

写本篇文字,是由于看到了周国平在一篇文章中所举的例子,让我想到了自身,想到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对待周边事物的感受。

例子是这样的,买了张书桌,但打开后,才发现桌面上划破了一块。于是,几个钟点内,老是看见这斑点,老是想着这斑点。整张桌子不见了,浓缩成了这一个斑点。

当它不属于我时,我对斑点视而不见,那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缺点。一旦它属于我,就是怎么也看不顺眼的致命弱点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我一直觉得每个人脑海里都有一个巨大的空间,精神空间,就好像自己就是脑内空间的主人,在这里面,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围绕着自我旋转,甚至整个地球都是以我为中心而转。

于是与我们有关的人事物,我们才会更加在意,当与我们无关的东西,我们通常都不会关注。

自我的生命总是陶醉于自己的蓬勃生长,无论何时,都在欢快地摄取营养,一刻不停,只有自我,根本无暇顾及他人的痛苦,甚至他人的痛苦也可以化作它的营养。

与自私的基因,善良是否有关,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个人,一个有着思维的人,每个人都有这种性质——过多的关注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一切,而无暇顾及他人。

假若一个人钱包被窃,无非有三种心理。一:有限的同情。二:摸摸自己的钱包,庆幸被偷的不是自己。三:心灾乐祸,看好戏。在同一个人身上,往往混合着这三种心理,只是比例占比不同罢了。

有时候就感叹,为什么作家能把别人所经历的,所体验到,但是那个人却写不出来的心理活动在纸上再现并且活灵活现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