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三百一十三 - 补镬

2022-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7817

在广东生活时间长了,不光是腔调带了粤语的语气,连用词也不自觉地带上了本地特色;可能到了连思考问题时在心里也用白话时,就是被本地的风土同化的一刻吧。不过,无论哪种语言,毕竟都是中华文化一脉,孰优孰劣,也并非我这个水平所能评判。所以,同化也就同化吧,这只是一件小事;还有更多需要花工夫的事情要做。

题目里的“补镬”在普通话中称为“补锅”,在七十年代之前还是一门很常见的行业。那时的铁锅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个大件,不小心烧穿了或是砸坏了,是需要由走街串巷的补锅师傅出场来把它补好的。印象里这种师傅还兼职磨刀--这又是一项接近消失的行业,按下不表。

补过的锅纵然牢固,当然是不如没补之前的。所以补镬这个词,在白话里面慢慢就生出了“事后补救”的意思,还是略带嘲讽那种。虽然亡羊补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我等普通人的目光通常还是不够长远,更重视眼前一些--所以那只丢失的羊,往往会被放大一些,再大一些。

这就是短期工作和长期工作的区别。短期工作更重视当下,所以一锤子买卖居多,通常也没有什么时间让你弥补你的过失;而长期工作正好相反,从事的人通常也有更多的耐心。饭是每天都要做的,锅是每天都要用的,所以补锅这项工作实在是长期的工作;但你如果只有一只羊,恐怕也没有什么补牢的机会。

这种长期的补锅工作,有一个很好的比方,那就是技术支持。这项工作和补锅一样需要不低的技术水准,但往往不能得到和补锅匠一样的尊重,更像是技术上的打杂工——干过的人都知道这一点。

锅底的漏洞,通常都不是一天造成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怕锅漏,就不去做饭——正常使用就好,毕竟铁锅也不能用一辈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