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认识与情操的培养
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美可以分为道德层面、精神层面和身体(体魄)层面】美育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能从周围世界(大自然、艺术、人们关系)【我们可以在大自然中,在人类的艺术创作和人与人的关系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成为美】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挚,并以此为基础确立自身的美。【在真善美中发现美,并确立自身的美。我们对于美是可以选择的。】
人在智力上的深入发展,是丰富审美需求和审美感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审美教育意味着向孩子广泛介绍世界文化成就,介绍人类文化珍品。【拥有一定的智力背景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更好的接受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的文化成就和人类珍品。有了一定智力上的发展,我们会获得更丰富的话语平台。】
我们从学校教育的最初日子起就教孩子去理解周围世界、大自然和社会关系中的美。感知和领会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是审美素养的核心,舍此,情感对任何美的事物都会无动于衷。我们竭力使那种要珍惜和爱护美的思想贯穿于学生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他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他的创造、社会活动、道德审美态度、友谊和爱情。【引导孩子在最初接触理解这个世界和自然及社会时,就能有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这一切中的美。】
我们教给孩子们说,人之脱离动物界并成为有才能的人,不(435页)只是因为他亲手制作了第一件劳动工具,而且也是因为他看到了开阔深远的蓝天、隐约闪烁的星辰、黎明和黄昏的瑰丽霞光、预兆风天的血红晚霞、一望无际的原野、晴空飞翔的雁群、清晨露珠映射的阳光、阴霾深秋的绵绵雨丝、娇嫩幼苗和淡蓝色的铃花,一—看到了,而且为之赞叹,并开始创造起新的美来。你一旦能面对美发出惊叹,你心灵里也会有美开放。【因为我们拥有发现美,赞叹美的能力,我们才成为有才能的人。】
人之成为人,是因为我们在自然中学会了倾听各种美妙的声音,学会欣赏它的美妙。【学会倾听自然界中一起美妙的声音,并学会欣赏它们。】
当孩子在老师和成人的富有色彩和感情的语言描述下去认识周围世界的美的时候,孩子们对美会有更深的感受
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第一个窗口。所以,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终生保持他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巡游美的世界——游览、远足、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等活动,在我们的美育手段中起着重要作用。苏氏为我们明确的指出了可以带着孩子们去田野、草地、池塘、河边,去阴郁的树林或山谷,去果木园去观察、游玩。美景到处都有,需要的是把它展现在孩子面前。我们在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去游览。让他们看到美怎样产生和怎样显现。孩子们观察着大自然色彩的变幻,欣赏着大自然的音乐。从初秋到冬季来临,我们都带孩子到同一地点去赏景。引导他们观察树叶大小、颜色的变化。同一个树木或同一片森林我们也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段带着孩子们去观察,在不同的日照下,晴阴,风向不同,风力大小不同,阴雨天都会有所不同,这些带着孩子去观察、去发现。在交流中发现一些规律,也可以用画笔进行记录。这就成为孩子真实的自然笔记。
在风和日暖的初秋季节,我们让孩子们注意那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水。我们让他们观赏几种越冬作物幼苗深浅不同的绿色:裸麦的绿与小麦的绿有所不同。孩子们高兴地观赏果园和葡萄园里成熟的果实,欣赏那翠绿的叶子陪衬下的琥珀般的果穗,阳光照射下苹果、梨和李子树上累累果实的斑斓色彩。在秋季的森林里,我们倾听禽鸟的啼鸣、落叶的沙沙之声,窥伺池塘里的鱼儿在平展如镜的水面上泛起的层层涟漪。而这一切,只有当教师用他的言语向孩子揭示了周围世界的美时,孩子才会注意到,才会去凝神观赏和细耳倾听。
唯物主义美学是以美的客观性为出发点的。美,来源于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要用理智和情感去认识。
小结: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去发现,去交流,去记录。在大人的引导下让孩子感受到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