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宁,对话尼采(1):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读一本海拔500
01
照例需要写一点前情提要。可这次,我想略过。
不想略过的是:对于哲学,我始终心存敬畏,也心存好奇。也就是说,一看到“哲学”,我会奋不顾身跳进去,不管进去是被淹死还是被渴死还是被磕死。或许,这也是我最近心态的写照:我不愿意过一种白开水式的生活,需要为生活加点哲理。也许如干老师所说:对抗虚无主义,当然我不能谈上超越虚无主义。
不想略过的是:主讲人是干国祥老师。他的文字,他的思想,既有平地的舒坦,更有高山的险峻与巍峨,还有大海的宽阔与无垠。当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里有大江大河,在世人智慧的上空俯瞰众生,既能贴地引领又能超脱引领。
不想略过的是:这本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每一个字都认识,但合在一起就不知其要义。给自己也就定下了预期的目标:听懂5个句子,我就很有收获。这个目标,不高,也不低。
02
我以为我还可以,对于明年的徒步戈壁充满幻想。
可是,一下飞机,我感觉到胸闷,必须要做深呼吸,才能缓过气来。
到了酒店,提着行李箱,走了两个台阶,也觉得气喘。
吃过午饭,漫步街道,用小跑来表达自己的愉悦之情,跑了两三步,便觉得需要换气。
昨晚上,睡到半夜,嗓子发干,感觉身体的水分都被蒸发掉了。做了好多个梦,其中一个梦和干老师聊到的那个夜晚的读了哲学之后见到树叶掉光的场面,自己变成透明的人,世上一切肮脏的都不存在了,非常类似。
这是轻微的高原反应,海拔2250米。身体有反应,我想它会自适应的,我要充分相信它的调节功能。
03
会议主题是:探寻生命多重奏,踏上自我超越之旅。这是一个极富诗意又富有哲学味道的主题。多元的理解,不只一面性的生命,不是成为某一个他,而是进行自我超越。
干老师说:到不了高原,就选海拔更高的书。这本书,如果不是共读,定然不会阅读的,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在海拔2000米的地方,读一本海拔5000米的书。我的头发被高高拉起,顺便拉起了我的头。
干老师给这次共读定了一个基调:高绝的政治理想,稚嫩的教育路径——从教育学与政治学维度疏解《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他说:我们注定是一种误读,而且也许创造性并不高,重要的首先是感受到一种力量。我们既不能本真汲取尼采的思想之力,也无需视尼采的思想。
他说:“歌唱着走向死亡”——这是我的英雄式的虚无主义。歌唱着走向死亡——人生就是一场自得其乐的玩耍。歌唱着的姿态,应对死亡。
他说:尼采说不要在我这里找答案,而是启发者,我也是。所以,注定了所有的阅读,都只是一种启发。
干老师提到一个句子:从小缝合在头上的世界观。这个被家庭,被学校,被社会缝合在头上的世界观,的确影响了很多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