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最熟悉的陌生人(变现课作业1)
前段时间整理家中的书柜,发现了小学时期自己做的作文剪贴本。当时班主任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把《语文报》中写得不错的文章剪下来,贴在本子上,多看多读多学习。其中一页我折了角,很醒目,因为那一页贴的是我自己的文章。当时看到自己写的东西登了报,还得了稿费,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整个中学时期,我没怎么为写作文发愁过,基本都能够比较轻松的完成任务,文章甚至还被当范文传阅过。当时可以做到下笔言之有物,跟我平时喜欢看杂志、小说,每天坚持写日记有关。看是积累,写是练习,既有输入,又有输出,保持住了手感,才会觉得很轻松。
到了大学,一下子从填鸭式学习中解脱出来,有点飘飘然,感觉周围太多新鲜好玩的东西,让人目不暇接。日记开始记的断断续续,书也越看越慢,后来干脆不写也不看了,真应了那句话:坚持好习惯很难,放弃它却很容易。后来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在忙碌琐碎的日常生活中,写作已经被封存在了“曾经”。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周围都是“XXX靠写公众号,有了上万粉丝”、“XXX靠写作,实现了财务自由”、“XXX零基础学写作,出版了自己的书”这样的报道。什么时候开始,写作受到了如此重视和普及,我就想,像自己这种学生时代写作还凑合的人,是不是也能小试牛刀?
我就开始找各种征稿信息:杂志社征稿,公众号征稿,但往往都是热血沸腾地看征稿要求,觉得自己肯定能写出来,写个好文章,但一提起笔,吭哧吭哧半天,才写了几行字,还词不达意,文不对题,乱七八糟;又自己申请了公众号,计划日更,好好经营,还畅想几个月后能粉丝破万,文章被广泛转载。结果,坚持更新了两三篇文章,就不了了之了。当初看别人的励志事迹,别人的成功经验打的鸡血,不到一个月就蒸发不见了。感觉自己已经陷入了怪圈:看别人文章时,心潮澎湃;写自己文章时,抓耳挠腮。特别想写出一鸣惊人的文章,结果啥也写不出来。
今天听了主编的试听课,我的心情一下子从“噗噗噗”冒泡儿的沸水,变成了平平静静的温水。不是没了写作的热情,而是从过度亢奋的状态过渡到了相对平和的心态。自己太想成功,太想赚稿费获得认可关注,而忘了现阶段自己的真实水平。没长期保持写作看书的习惯,也没坐下来好好研究学习各种文体套路,连写作的感觉都生涩难寻,又拿什么去输出呢?就好比做菜,前期买菜备菜的准备工作不做,一上来就想整桌满汉全席,又不是变魔术呢!学再多技巧,看再多干货,不认认真真地去写,去练习,去坚持,一切都是空谈!
想通了这些,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从这次课程开始,从这篇文章开始,认认真真地,不敷衍应付地完成每一次作业;沉住气,静下心去学习。练好了基本功,再谈别的。不因为短期没取得进展而焦虑;不因为别人的成功而着急,不因为日复一日地练习而放弃。
希望一年后,几年后,我能写出言之有物,引人入胜的文章;能通过写作,每月有大大小小的稿费可赚;能写一两部小说,能出版自己的书……愿望有点儿多,有点儿大,可说不定真能实现呢?就算大愿望实现不了,实现点儿小愿望也不错啊!
最好的开始,就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