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职场成长记】

毕业一年,换了8份工作,没合适工作,要不要将就?

2019-07-27  本文已影响1人  6fe5f2928761

点击关注“积极的麦子”,带你体会全新格局视野。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要不要将就呢?

这个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刚毕业的新生,对于已经工作好几年的职场老鸟而言,也是迷茫的问题!

有人说,做一件自己喜爱的工作,是值得去等待的。就算肝脑涂地也在所不惜!

也有人说,生活需要“委屈”,需要有所牺牲。再伟大的理想也熬不过生活必须品。

我个人觉得, 这两种追求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它们都需要一样东西来实现,那就是工作!

01 为什么我们要工作呢?

很小的时候,我就问过父亲:“人,为什么非得要工作呢?”

父亲的回答很朴素:“生活、生活、生下来就得要干活啊!”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工作的意义始终处于不解的状况。在此期间,我也询问过身边不少朋友以及领导。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后来,渐渐地我有所了解,不少人对工作的理解会随着家庭的状况而发生美妙的变化。

例如,家庭情况差一些的人,会认为工作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清晨新鲜的面包和牛奶,为了提升物质需求;

家庭情况少好一些的中产阶层的人,会认为工作就是为了填补乏味无趣的时间,能够在工作中得到欢乐、成就感要比单纯得到金钱回报更诱人;

最后家庭情况富裕的人,会认为工作是一项使命,可能是家族使命,也可能是为了实现个人人生目标的使命。这类人当中,大多数人会将工作视为人生第二次生命。

相比之下,对工作的定义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选择。

第一类家庭的人,更多的在意这份工作的收入;第二类家庭的人,更注重工作会为自己带来的成就感;第三类家庭的人,将工作视为仅次于生命的重要产物。

02 毕业一年,换了8份工作,没合适工作,要不要将就?

微博上的一篇文章,内容大体描述的是一位二本毕业生,毕业一年时间竟换了8份工作。专业是英语,校招时进入一家培训机构课外班工作,待了一段时间觉得学不到东西就辞了。之后又去尝试销售工作,觉得能够学到东西,结果吃不了苦又辞了。前前后后一年下来换了8份工作。文章最后提问到:

作为职场人,没有合适工作,要不要将就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的,回想我刚毕业那会也是频繁换工作,差不多半年换一次的样子。最初离职的原因,更多的不是薪资,而是觉得没有发展前景,以及觉得自己内心不想未来从事这个行业。

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而是幼嫩的想法也逐渐烟消云散。所谓工作并没有贵贱之分,但有价值之分。遗憾的是,刚毕业的学生对更喜欢沉静在自己的世界了。

工作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行业价值。例如,从事互联网行业的IT开发工程师,薪资以及行业价值认可要比从事零售行业的销售员价值高得多。前者的薪资待遇也要比后者丰富许多。

频繁换工作的人,普遍原因并非不适合这份工作,相反是一个自我认知的问题。

适不适合很大程度上,自己本身是判断不出来的。更多的是通过外界的影响或刺激才会有所呈现。就好比,学习英语一样,当你因为某种原因必须要每天学习一小时的英语,久而久之自然会熟练掌握;此外,如果能够通过这项技能得到一定的回报率,比如工作、收入、赞赏和荣誉,那么你会更愿意去投入时间钻研。

所谓的“适合”,更多在于你为这件事情投入了多少时间。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熟能生巧。

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时代,有所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多,不免会让人眼花缭乱。70年代时,多数人一份工作就是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投入,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所以,根本原因不在工作适不适合,在于你愿不愿意为之投入。如果一遇到点困难就退缩,以换工作为由找借口,换再多工作也不会遇到合适的那份。就好像皇帝的新装一样,不懂得认清自己的人,终将被现实抛弃。

03 我理解的工作意义:四个阶段发展期

可能我与其他人对工作的理解有所不同,除了赚钱、养家、以及职业发展外。我觉得以下四个阶段是多数人都成经历过的,只是你可能停留在一阶段,他已经到了三阶段了。

一阶段:工作的本质是为了,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与节奏

最初得到一份工作时,最重要的并非学习知识,或者赚钱。更是能够确保我们的正常生活作息。至少你在工作期间不会懒散到睡到10点,11点自然醒;晚上不会追剧到凌晨3点钟。

正如微博大V@恶魔奶爸分享多年来的一条人生经验:

人为什么一定要工作?因为有了工作,才能保证一个人的生活节奏不会混乱,才能避免一个人沉沦为废柴。人都是好吃懒做的,这是写在每个人的基因里的。

二阶段:当下所做的工作,是为了未来工作做准备

不论你正在做的工作到底有多无趣,你都不可能干一辈子。相反,你很可能会在下个月,或明年跳槽到其他公司。

换言之,当下所做的工作其实一大半是为了下一份工作做准备。如果你想要在下一份工作当中得到一个不错的薪资,你可能就得将当下这份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因为它是你谈条件的资本,有了优越他人的工作经验,还愁薪资吗?

除此之外,当你在这份工作中的到真正的价值体现,以及成就感时,你会欣然喜爱它。这份工作就是你的新标签,会给你带来更多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三阶段:通过工作挖掘其他优良潜质,形成高效思维方式与价值观

工作不单单是一份薪资,更是一次挖掘自身潜在能力的机会。最常见的能力包括与人沟通力,交流合作,团队精神,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等能力。某种程度上,这些要比月薪几千块重要得多。当然,如果你有天才潜质,个人能力特别突出,以上这些可以忽略。

我总喜欢将工作类比打仗,除了不会出人命外其他没什么差别。战术、对策、应敌、探需敌情这些都离不开。不过,以前的战场是在广阔的大地与河流之上,而如今的“战场”更多的是在高楼大厦之中的办公室内发生。

既然是战斗就免不了计谋、武力、合作等,工作也是一样的,因此除了将本职技能发挥极致外,其他软性实力也要提升,特别是团队协作与沟通力两方面,直接会影响到事情的成败。

这些能力,只有通过做事才能被发觉和提炼出来。

四阶段:工作是仅次于生活的第二次生命

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为什么要工作?”,我觉得没有比“为了更好地生活”更加准确的理由了。不论是普通人还是明星,本质上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在《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大阶段》一书中,作者布赖恩·费瑟斯通豪通过分析多数美国职场成功人士的经历,总结了以下几点:

在40岁之后,你赚到的钱会占你一生个人财富的百分之多少?

大部分人的估计是60%。年轻人倾向于估一个比较小的数字,例如40%。真正的答案其实是85%~90%。一个人的个人财富往往在65岁左右达到巅峰,而他们在40岁时的个人财富只有那个数字的10%~15%。

个人财富的积累绝大部分都发生在40岁之后,原因非常简单。第一,根据我们之前的发现,40岁之后的职业年限要比之前的更长,而且往往薪水也更高。第二,你可以享受到复利。第三,当不需要再付房贷和与孩子相关的费用之后,许多支出都会逐渐减少。

初步保守核算的话,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一直到65岁退休,一个人将要在职场打拼至少40年。我是按照25岁开始计算,当然如果像巴菲特,查理芒格,以及李嘉诚那样的企业家计算的话,职场生涯就更久远了。难怪多数人会将工作视为生命的第二次绽放。

写在最后:

年轻时,在工作上遇到挫折是不免不了的,但不能因为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或寻找新方向,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不为其他,只为求知欲的满足。

其次,我们现在也知道工作的时限很长远,每个人都有近40年的职场生涯,可能开头你没有走好,中途爆发也不是不可能。因此懂得经营自己的人,才会保持到最后一刻。


积极的麦子 : 爱读书,爱思考,善写作。笃信每个平凡时刻背后,都埋藏着前所未见的非凡本质。用心书写每一天,用心过满每一刻。

关注个人公众号:积极的麦子(ID:jijidemaizi)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