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通往自由

2024-09-20  本文已影响0人  鸿雁长空
网上公众号图片

对于46岁的我,对自己影响最深的书,就是《断舍离》,改变了我的生活。一千多个日子,我把断舍离的理念践行在生活中。

我由最初舍弃物品的纠结,徘徊,慢慢地觉得是一种幸福,因为送给有需要的人。

我再去购物的时候,就会想一想: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吗?放在家里如有不用也是浪费。当有了这种念头以后,我很少网上购物了,也省去了取快递的烦恼。

前几天,我加入了一个极简生活公益群,里面都是喜欢极简生活的人。她们正在对物品断舍离里。群里有的人拥有两三百双鞋子,拥有几百件衣服,整理起来特别麻烦,余生决定换一种生活方式。

这几天,我开始翻箱倒柜,清理了一些不需要的物品,足足有四五袋,里面有两双好几年都不穿的旧鞋,有以前购买的折衣板,有两件不穿的旧衣服……

我看着一米二宽一米六高的衣柜,可以装得下自己全部的衣服,还有包包,充满了成就感,因为再有没有换季从床里掏出衣服的烦恼了。衣服都用植绒衣架妥帖地挂在衣柜里,不需要折叠。衣柜里的衣服裤子,大概60件,用了50个衣架,因为我把有些衣服搭配好,挂在一起,既节约空间,穿起来方便寻找,不用考虑穿搭。

衣柜里占空间的羽绒服,也有地方放置,而且还有空余的地方。

我感觉60件衣服也挺多的,还有好多件,平时不怎么穿是闲置的。

这次清理物品最大的收获是,拥有12双鞋,可以放在鞋柜里,换季不用从床里找鞋了,省去好多烦恼。我感觉自己两年不用买鞋也够穿。

今年,我没有买一件衣服,一双鞋。曾经的我总觉得拥有的太少,总想拥有更多的衣服,更多的物品。

现在的我感觉,衣柜里的衣服挺多的,根本穿不了,里面的三个包包,有两个也不怎么背。

我带着这种信念,对购买衣物也失去了兴趣。有人问我,你能控制住购买的欲望吗?

我想了想,最初只要不去逛服装店,就不想买衣服,后来没有购买欲望,不管逛不逛,都不想买了。

最初断舍离是舍弃物品,后来就是保持原有的物品数量,至少不多。形成一个理念,比如衣服和鞋子,舍弃一件再购买一件。这样就不会因为喜欢就去买,不管能不能穿得过来,是不是真正的需要。

断舍离特别像减肥,比减下重量,更重要的是长久保持,不反弹。这就需要改变思维,改变生活方式,不是压抑欲望去不吃,不买,而是形成一种习惯,深入骨髓,享受崭新的生命状态。

我这个人不是特有毅力,如果断舍离的过程没有让我获得愉悦的体验,只是靠强迫来实施,我想自己是不用坚持三年,还在践行的。

我感觉通过断舍离,自己减少了焦虑,不会因为挣得少了,而恐惧。

我对现有的物品多了一份珍惜,多了一份知足,不再有匮乏感,觉得拥有得太少。

物品的多少,也是对应内心的,当内心安全感不足时,是难以舍弃物品的,只有满的感觉才会缓解一些压力,如果强行舍弃物品,用不了多长时间,还会买回来。

我感觉断舍离也是修心的过程,由外物的减少,调节内心。由繁杂转向精简。一个人想要的太多,压力就会增大。多则惑,少则得。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断舍离,就是透过整理物品了解自己、整理内心的混沌。换句话说,就是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内心的废物,让人生转而开心的方法。”

当我被手机短视频杂乱的信息侵扰时,就会莫名的有烦躁感觉,不自觉的对没有发生的事情,产生焦虑的情绪。后来,我选择少看,去读书。这样内心就变得安定了。

我感觉更深层的断舍离,是帮助我们摆脱物质的束缚和内心的包袱。

过度的物质主义带来负担,当物欲的自由凌驾了精神的自由,只注重外在财富,而失去了心灵链接。我们被无意识地卷入焦虑、虚无的漩涡。

人们向往财富自由,那么拥有多少钱是满足的呢?好像没有固定答案。

如果一个人每个月固定消费只有一千元左右,那么当他拥有两三千的工资都觉得自己挺富有,如果一个人需要万元消费,他就算月入过万,也觉得入不敷出,没有剩余。

我感觉财富自由,是从极简的生活方式开始的,精神自由是从减少执念开始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