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无良”是种病
听完《当良知沉睡》,了解了无良症患者的特征,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段往事。
二十四、五岁的我经人介绍进入一家新公司,我的直属领导X是一个比我小半岁的女孩,皮肤黑黑的,烫着卷,举手投足有种刻意的成熟持重。
新人入职总是引人注目的,在同事们客套的恭维我外貌和气质,并且说我和X长相有些相似像姐妹时,我看到X眼光闪亮的注视着我,这种炽热的眼神来的太直接,在一臂之遥的距离内我无处躲藏。直到现在我回忆起那一幕,依然认为那是发自心底的、纯真似孩童般的“羡慕”。
后来的事不说也能猜得到了,X每天开心的扮演者好姐妹,而我却一步步深陷泥潭。同事、客户、渠道都对我退避三舍,工作难以进展,四处碰壁。
答案已经浮出水面,都是X的杰作,但我一直困扰在原因上。
“嫉妒”是女人交往中的常客,由此引发些争风吃醋的小插曲都属于正常现象了。但那时的我内心却分明的感觉到一种“阴狠”,我没做过什么配得上这份“阴狠”的事,这是我非常确定的。
就在这时,公司新总监上任,各个部门的管理都进行了调整,X的男闺蜜D成了我的新领导。
在D的接触中,我知道了X不为人知的一面。
她从高中开始就跟男生有过同居行为;夏天穿着透明的外衣就敢上街,喜欢男人对着她吹口哨,后来亲眼见到了她溢于言表的喜悦;她现在的男朋友曾经出轨过一个女孩,那个女孩被X三振出局后生下了一个男孩......从此,上至50下至15、文静贤淑的女性都是她的“眼中钉”,只要是跟她男朋友有交集,哪怕是擦身而过,都会让她神经紧绷、一级戒备,而自己则以跟朋友的男朋友暗度陈仓为傲。
我想我的出现让她想起了她最后的这段经历,据说那个女孩跟她也曾是姐妹,长得有点像(虽然我从不觉得我们长得像)。
作为领导,D对我和其他属下一样照顾,让我得到了与他人同等的支持和关怀,我的工作平静、顺利了许多。
但是好景不长,X知道了我的“幸福生活”就跟D提出要求,想把我调回她那一组,D来跟我商量,我明确拒绝了,但我在不久之后还是莫名其妙的到了X那组。我还记得她看到我惊讶的眼神时嘴角的那一抹微笑。
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她在对我的“折磨”里得到了什么。
安顿的《绝对隐私》被李少红拍成了电视剧,里面有一集是周迅主演的,讲述的是一个农村长大的孤儿L在城市里欺骗女大学生,让她们为他生孩子然后再把孩子卖掉挣钱的故事。最后在面对打算与他同归于尽的周迅时,L不屑笑着,轻飘飘地说:“你看你们这些人,生在城里、锦衣玉食又怎么样呢?不还是要给我们这种人生孩子?”
这可能也是X的内心独白,“你那么好,又怎么样呢?不还是被我玩在股掌之中?”
呵呵,这个笑话真的很冷,不是我太好,是你太差!
面对“无良”,无论我们把它看成一种“病”,还是一种“害”,它都无声无息的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杜绝与它接触,即使我们能识别它,未必能切断与它的关系,因为对方有可能是对我们很重要的人,有可能是会对我们造成重大影响的人,我想这才是“无良”最可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