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分,为了孩子,中国父母必看的一部剧
01
“我所做得一切都是为了你好”,多少中国的父母每天都在自己得内心强调这句话,正如同前不久引起网络地震的朱雨辰妈妈,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管控,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最近有一部高分台剧就拍出了这种可怕的现实。片名就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编自作家吴晓乐的同名小说,九个故事改编成五个单元,深刻描述家庭中,因追逐分数的考试制度而扭曲的亲子关系,以及单一的成功价值观忽略了个体差异性的高压社会。
02
第一个故事:《妈妈的遥控器》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拥有时间遥控器的妈妈,使用遥控器完全控制自己孩子的生活,如果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走,就按下遥控器倒退健,让孩子无休止的重复前一天的生活,直到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要求的时候才能进入下一天。
故事开场,丈夫出轨,夫妻离婚,妈妈选择了孩子。就这样15岁的岁三学生纪培伟成了母亲生命的全部。
但是纪培伟正是叛逆期,不喜欢学习,喜欢母亲看来不务正业的打球和画画。故事到这里,就像许多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一样:争吵、冷战、妥协……
但是有一天,妈妈意外购得的一个遥控器,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这是一个“能随意操纵孩子的时间的”的黑科技遥控器。可以控制涉及儿子的人生时间。
比如儿子拿修改过的成绩单给她看,他就无休止的让孩子回到同一天,孩子奇怪的发现他总是过不了这一天,遇到相同的人,碰到相同的事。
而她一次次把时间倒回去就是为了让小伟认识到的错误——什么时候儿子想明白了,决定交出原本的成绩单了,她才会把他从“时间牢笼”里放出来。
更恐怖的是,在母亲毁掉了儿子的初恋之后,儿子承受不了这样折磨,尝试自杀。却崩溃地发现他连死都死不了,因为每一次死后,他妈妈都会按下遥控器“倒带键”,让他回到自杀前的那一天。重复,重复,在重复,没有拥抱,没有关怀,没有怜悯。甚至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纪培伟累了,他问妈妈:“你到底还要我再死几次?”妈妈淡定的说:死到你选择活下去为止。
当死亡也不能结束这一切时,他妥协了,妈妈说什么他做什么......最终,在遥控器的“帮助”下,他朝着妈妈的期望,成为妈妈和别人眼中的一个成功人士。
这个故事表现了母子关系的极端,也许还有的父母想,要是我也有这个遥控器那该多好啊,如果对孩子不满意,我们就可以让孩子做到我们满意为止。但是最终孩子活成了父母希望的样子,而不是他自己希望的样子。那个神奇的“遥控器”就象征父母对于子女的过度控制、对子女人生的干涉。
03
如果还有人想念那个遥控器的话,剧情第三个故事:《茉莉的最后一天》给出了另外一个答案。这里讲的是,母亲进入自杀女儿的脑细胞里面。探寻女儿自杀原因的故事。
这是一个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家庭,父母双方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父亲是大学系主任,母亲是海归硕士。两个女儿,大女儿是国考第一名,小女儿也精灵可爱。为了孩子,母亲放弃工作做全职主妇,
直到有一天大女儿自杀,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作为母亲,她千方百计的寻找女儿自杀的原因。在朋友的帮助下,激活了女儿脑部残存的细胞记忆,让母亲进入。
结果她发现这个大女儿让她觉得这么陌生,就像从来没有认识过一样。平日里的乖乖女不仅撒谎、偷盗,而且还看嗑药、自虐、同性恋的书籍。甚至大女儿每次考试。考砸后,就在自己的手腕上划一道伤痕。
在女儿的记忆中,母亲最终看到了自己在女儿心中的样子。
为了面子,强迫女儿好好念书。
为了面子,不让孩子追求自己的文学的爱好,一定要她去当医生。
看上去外表懂事,乖巧的,女儿只能一次又一次压抑住内心,变成妈妈的乖乖女,可内心,早就千疮百孔,一潭死水。
这是一部很有深度的作品,在里面我们或多或少的能找到大人的影子,我们终究是要孩子成为自己,还是要孩子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
我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可是为什么很多家长,无休止的付出这么多之后,却得不到子女的半点感谢。我想这个剧里面会给出一点提示、
04
这部作品的题目来自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孩子最终,是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父母手中的傀儡。让孩子,活成孩子本身。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