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库酱香通鉴读点历史

【酱香通鉴】始皇帝嬴政究竟得罪了谁?(上)

2018-03-01  本文已影响109人  衣赐履

衣赐履按:不知不觉,讲到秦始皇嬴政了,确切的叫法应该是“始皇帝”,因为,他不仅仅是秦的第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这个人实在太厉害了,22岁亲政,49岁去世,仅仅用了27年,统一天下,筑道路、修长城、却匈奴,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废封建、置郡县……上面不管哪一项,安在随便一个皇帝头上,都是为国家和民族做了巨大的贡献,但放在嬴政身上,似乎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他的暴虐。我们无法想像,这个人是什么格局,这个人手下都有些什么人物,在当时的科技条件下,能够如此高效率地完成这些划时代的任务。然而,上面这些内容,在史书上的记述少而又少,甚至有的只有一两句话,倒是他焚书坑儒、求仙问道、四处旅行、修建宫殿,极具浓墨重彩,以致人们一提到他,就认为是一个十足的奢华恶棍,他究竟是把谁给得罪了?呵呵。然而,搞笑的是,不管历代怎么骂他贬损他,“百代皆行秦政制”却是一个基本事实。

另,嬴政统一六国之前的事迹,已经散见于之前篇章里,这里讨论其他内容。

【千古一帝】

三大法宝

前237年,嬴政免除了吕不韦的宰相职务后,心里还不痛快,觉得外国人(非秦国人)都有异心,挑拨秦人关系。秦国贵族重臣早就对外国人痛恨至极,于是添油加醋撒鸡精,哄得嬴政下令驱逐外国宾客。楚国人李斯上《谏逐客书》,大意为秦国之所以强盛,很大程度上都是外国人做的贡献,云云(该文耳熟能详,此处略)。

【李斯,跟嬴政也算是君臣绝配了】

嬴政读了之后,幡然省悟,召见李斯,撤销驱逐令,并采用李斯的计谋:暗中派遣能言善辩的人携带金珠宝玉去各国游说、离间。对各国有名望、有势力的人,凡是可以用钱财贿赂的,便出重金收买,结交他们;凡是不肯受贿的,便秘密干掉他们。挑拨各国国君与臣民之间的关系,离间他们的感情,然后派良将率兵攻打各国。

衣赐履说:如果没读这段文字,我们恐怕以为秦国之所以在短短十年之间灭掉六国,只是因为军事实力强大,所有的功绩都应记在王翦、王贲、李信们的头上。其实,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信息量却很大。嬴政在征服六国的过程中,可不是光凭着一把子傻力气硬打出来的,我们在读史过程中,发现各国要么没有良臣,要么就是郭开之流,君王和重臣就是一帮白痴加恶棍,这段话告诉我们,不是没有能人忠臣,他们都被秦国干掉了!

我们能不能说,秦国最终胜出,因为有三大法宝:耕战制度,远交近攻,金钱匕首?

创皇帝制

前221年,嬴政刚刚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认为品德超过了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功业超过了五帝(黄帝、颛顼【读如砖需】、帝喾【读如库】、尧、舜),于是不再称“王”,改称“皇帝”,皇帝颁布的文告称“制”,下达的命令称“诏”,自称为“朕”(柏杨先生注:从前每个平民都自称朕,嬴政之后,只有皇帝才称联,人民只好自称“我”了),追尊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以后只有仍活着的老爹才称“太上皇”),下令说:君王死后依据他生前的行为加定谥号,这是儿子议论老子,臣子议论君王,非常无聊,从今以后,废除谥法(嬴政一厢情愿,秦朝灭亡,谥法立即死灰复燃,一直持续到清末)。我是始皇帝,后世以序数计算,称为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万世,传到无穷。

五德相运

【不明所以的五德说】

当初,齐威王、齐宣王的时候,就是稷下学宫最火的时候,阴阳家邹衍研究创立了金、木、水、火、土终而复始的“五德相运”学说,并认为周朝是火德,即火是保护神,等到始皇帝一统天下时,齐国人将这个学说奏报给他。嬴政来了兴致,既然周朝是火德,秦取代周,那秦就是水德(水可灭火)。于是下令更改岁历,把十月作为每年的第一个月,元旦就是十月一日,新年朝会和庆祝大典,都放在这一天举行(每年从十月开始,肯定有它的理由,我们不明所以,不过巧合的是,我们的国庆节恰恰定在十月一日,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什么内在联系,呵呵)。衣服、旗帜、各种图案都用黑色(在“五德”中,水神属于北方,北方是黑色。至于为什么水神属于北方,而北方是黑色,我们继续不明所以)。计数以“六”为一个单位(没找到例子,不知这种计数法的具体使用方法)。

衣赐履说:历史上常常出现战胜者征服了失败者后,把失败者的制度、学说或习惯继承过来,确实很有意思。这些学说神神秘秘,除了几个长老级的人物之外,没有人能弄得明白,其实,那几个长老明不明白,别人也不知道。但因为其神秘,又没有人敢直接反对。按照皇帝们的思维规律,尽管嬴政是千古一帝,此时也到了追求“长生、成仙”的年龄,对这些骗子、神棍也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嬴政后期所做的昏聩、悖拗之举,基本上都是拜这些假神仙们所赐,呵呵。

废封建,置郡县

宰相王绾(读如碗)建议,国家疆土辽远,应该设置封国,分封王子,替国家镇守。嬴政把该建议交给政府研究,廷尉(司法部长)李斯说,周朝最初设置封国,数目很多,开始还能互相亲善,但几代下来,大家情谊渐淡,甚至互相视为仇寇、相互攻击,周天子根本无力阻止。现在陛下神威,一统四海,不如国家只划分郡县。王子们和功臣们,可以多加赏赐,这样容易控制,全国没有与政府相异的意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李斯真是大才,韩非若得使用,未必有李斯的成就。可惜李斯太过贪权,竟被车裂)。嬴政认为,天下永不休止的争斗苦战,都是因为有诸侯王存在的缘故,如今天下初步平定,如果又封侯建国,是又埋下今后缠斗苦战的隐患,然后再去扑灭动乱,岂不困难。就按李斯的意思办。

【郡县制】

嬴政于是下令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

内史郡,陕西省咸阳市

三川郡,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东

河东郡,山西省夏县

南阳郡,河南省南阳市

南郡,湖北省江陵县

九江郡,安徽省寿县

鄣郡,浙江省安吉县西北

会稽郡,江苏省苏州市(会稽,读如快急)

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

砀郡,河南省商丘市

泗水郡,安徽省淮北市

薛郡,山东省曲阜市

东郡,河南省濮阳市

琅邪郡,山东省胶南市(琅邪,读如狼牙)

齐郡,山东省淄博市东临淄镇

上谷郡,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

渔阳郡,北京市密云县

右北平郡,天津市蓟县

辽西郡,辽宁省义县

辽东郡,辽宁省辽阳市

代郡,河北省蔚县

钜鹿郡,河北省平乡县

邯郸郡,河北省邯郸市

上党郡,山西省长子县

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

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

九原郡,内蒙古包头市

雁门郡,山西省右玉县

上郡,陕西省榆林市南鱼河堡

陇西郡,甘肃省临洮县

北地郡,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汉中郡,陕西省汉中市

巴郡,重庆市

蜀郡,四川省成都市

黔中郡,湖南省沅陵县

长沙郡,湖南省长沙市

每个郡设郡守(郡长)、郡尉(民兵司令)、郡监(监察官)。

把天下武器全收集到咸阳,熔化后铸成巨钟和钟架,再铸十二个铜人,每个铜人重约千石(读如旦),放在宫廷院子里。统一度量衡,强迫天下十二万户富豪,从原籍迁移到咸阳。

每征服一个国家,就仿照它们的宫廷,在咸阳以北照原样建筑一座。沿着渭水北岸,从雍门(陕西省高陵县境)向东延伸,直到泾水跟渭水相交处,亭台楼阁,以复道互相连接,所俘虏的美女和各种乐器,都送到里面。

衣赐履说:此处,感觉史官们对秦始皇恨入骨髓,所以,不管他干什么,都把那些劳民伤财的事都记录下来,甚至变本加利。收天下之兵,为了防止人民反抗,反抗也没有武器,然而,几年之后,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反秦,各种部队加起来不下百万,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武器是从哪里来的。而十二万户富户,人口超过百万,是怎么搬到咸阳的?搬来了住哪里?这些似乎都没有考古方面的证据。且每一件事都是非常困难的,却都在很短的一个时期内完成,实在是让人不能轻易相信。

前214年,组建远征军,进攻南越陆梁地(南越,指广东和广西。陆梁,指五岭山脉南北的华南地区,民性好斗,被称为陆上强梁,所以叫陆梁),设置桂林郡(广西百色市北)、南海郡(广东省广州市)、象郡(广西崇左市),发配罪犯跟平民五十万人到五岭山脉,跟南越土著杂处(秦政府初置三十六郡,今又增加三郡,另有二郡未载,即广阳郡、北京市,闽中郡、福建省福州市,共四十一郡)。

衣赐履说:废封建、置郡县,这是一项划时代的改革,前面我们说过,封建就是封国建家,诸侯或大夫对自己的封地有全权,周天子虽然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是各封国除了每年上点贡,并不受周天子的节制,特别是到战国之后,周天子已经对各封国完全无能为力了。而郡县制则不同,由天子直接委任行政长官,郡内没有军队,职务不能世袭,一切由天子说了算,这样才形成真正的中央集权(西汉再度封王,是对郡县制的一种反动,给中央政府造成极大威胁)。当然,郡县制并非嬴政的首创,春秋时就已经有了雏形,但全国统一实行郡县制,连皇子们都没有封国,则是划时代的,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深扎在中国人内心的大一统的观念的形成,我以为,应始自嬴政的郡县制。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