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学习任务单

2023-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擦星星的人

【新课标】五上语核心素养分层学习任务单6.将相和

一、单元阅读主题:策略单元------提高阅读速度。二、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三、本课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积累好词佳句。

思维能力: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审美创造: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重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四、本课新课标学习任务单。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一(基础性学习单)

一、初读课文,完成学习单。

1.注意看清并记忆屏幕上的内容,每组只出现一秒钟。大臣商议允诺得罪拒绝完好无缺绝口不提完璧归赵他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二、计时阅读。1.学习提示: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2.提示:(1)一定要确保自己已经把握课文内容后才记录。(2)读的时候,尽量增加自己一眼看到内容的范围,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三、计时阅读检测。

1.选出正确答案。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秦朝

(2)渑池会上,蔺相如要求秦王:A.击缶B.鼓瑟C.唱歌

(3)“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这句话是:A.蔺相如对廉颇说的B.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的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

(1)秦王要拿十座城来和赵国换和氏璧,不换的话,就要攻打赵国。()

(2)蔺相如答应赵王说,如果秦王不讲信用,他就拿着和氏璧,和秦王同归于尽。()

(3)蔺相如半夜自己带着和氏璧偷偷回到了赵国。()

(4)渑池会上,赵王逼着秦王为他击缶,不然蔺相如就要和秦王拼命。()

(5)渑池会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跟廉颇一样高。()

(6)蔺相如升官后,廉颇觉得蔺相如没有什么能力,很不服气。()

(7)蔺相如很怕廉颇,认为自己打不过廉颇,所以要避开他。()

(8)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觉得很惭愧,穿着战袍背着荆条去请罪。()

四、小组讨论:如何“连词成句地读”?

五、(单元语文要素)提速方法阅读实践。(补充对话)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蔺相如听说了,就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

甲:我连词成句地读,一眼就看见“——。”

乙:读第一句,我产生了“廉颇——”的问题,带着这一问题我提速阅读,找到的答案是。

丙:我抓住“——”这个关键人物,然后提速阅读,捕捉到蔺相如“——”“——”“免得见面”等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我猜想蔺相如不是害怕和胆怯,而是————。

六、你还有什么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二(发展性学习单)

一、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课文一共写了几个小故事?你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吗?

2.你认为三个故事可以调换顺序吗?为什么?

3.课文的三个小故事分别叙述了谁和谁的矛盾冲突?你是怎么看待这些矛盾的?

4、廉颇和蔺相如,你喜欢哪个人物?说出你的理由。

二、看看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把序号填在括号里。A.顾大局,识大体。B.勇敢机智C.不畏强暴D耿直畅快E知错就改

①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②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③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

④“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⑤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第三部分  创意与表达(拓展性学习单)

1、你认为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将相和好,你认为谁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2、本课三个小故事扣人心弦,引人深思,应该让更多的小学生熟悉热爱。如果你是编剧,你觉得把课文进行什么样的改编,更有趣呢?

3、本课小结。从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四、拓展作业。(链接阅读)用较快的速度默读短文,记下所用时间,并完成练习。

阻用赵括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59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ǔlǚ)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秦军间(jiānjiàn)谍说:“秦军所厌恶(èwù)忌讳的,就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不懂得灵活应(yīngyì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后来,赵括果然惨败,四十万赵军被坑杀,赵国几乎灭亡,幸得五国出兵相救,蔺相如大约是在这一时期去世的。

1.请用“”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2.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3.联系上下文,先解释加点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置之不理:.。

4.用“”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

5.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6.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