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读书

读书笔记之《读书》:原来这才是读书

2019-01-02  本文已影响7人  后院儿

可能许多人和我一样,都有类似的烦恼:书读过就忘,对自己毫无影响;下次再读时,又陌生得像第一次读一样。

以前只觉着是因为自己太不用心,今儿读到胡适的一篇杂文《读书》才知,何止是不用心,那些所谓的“读书”根本就称不上读书,不过是浏览罢了

《读书》思维导图:

1、读书要精

一般大家认为,读书有“三到”:眼到、口到和心到。而胡适认为,读书应有“四到”,除了上面三个,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手到”

眼到      字是文章的最小组成单元。因此,眼到便要求做到每个字都认识,遇到陌生的字词不能糊弄过去。

口到      “一句一句念出来”,达到熟读甚至背诵,从而明了“每一句的构造、句中各部分的关系”。

心到     用心考究每章每句每字的意义,以及为什么这样写。

            宋儒程颐说:“学原于思。”所以,读书要求心到,“不要怕疑难,只怕没有疑难”。

            而要做到“心到”,需:

            (一)字典、辞典、参考书等工具要完备;

            (二)要做文法上的分析;

            (三)比较参考或融会贯通。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词义可能天差地别,如“心情好”、“天气好”中的“好”字,故而需多方参考比较、融会贯通,方能正确理解。

手到   自己动动手,才有所得。

        如:

            (1)标点分段,是要动手的。

            (2)查阅参考书。

            (3)做读书札记。又分为四类:

                        抄录备忘;

                        作提要,节要;

                        记录心得;

                        参考诸书,融会贯通,作有系统的著作。

“看来的,听来的,都只是模糊零碎的,算不得自己的,必须通过做提要或做说明,或做讨论,自己重新组织过、申叙过,用自己的语言记述,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自己的。”——胡适

其实“手到”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内化”,这篇读书笔记便是所谓的“手到”。

而对于从外界吸收的新知识,只有通过内化,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才能对自己有所增益。

2、读书要博

正所谓“开卷有益”,故要尽量多读书。

一是,“为预备参考资料计,不可不博”

二是,“为做一个有用的人计,不可不博”

“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比如,若你先读过社会学、人类学或者考古学等学科,再去读《诗经》,就会好懂得多。

“理想中的学者,既能博大,又能精深。博大要几乎无所不知,精深要几乎惟他独尊,无人能及。”这类学者,好比埃及的金字塔。塔的最高度代表最精深的专门学问,塔底面积代表博大的范围。胡适认为,这类人才是对社会有用的;对个人来说,“也能充分享受人生的趣味”。

胡适与大家分享的读书目标:

为学要如金字塔,

 要能广大要能高。

素材积累

01名言名句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宋·张载

“学原于思。”

“须是大其心使开阔,譬如为九层之台须大做脚始得。”    ——宋·程颢

“没有动手不勤快而能读书的,没有手不到而能成为学者的。”  ——胡适

“读书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致其知而后读。”   ——北宋·王安石

02名人事例

读书“手到”的典范:

著名的史学家顾颉刚的生活曾经很拮据,胡适劝其标点《古今伪书考》付印,藉此挣几个钱,贴补家用。书很薄,胡适以为他两周便可完成,结果顾先生半年还不曾交卷。原来他于每条引的书,都去翻查原书,仔细校对,注明出处、原书卷第、删节之处。

半年后,他对胡适说,《古今伪书考》不必付印了,因为他要编辑一部疑古的丛书,叫做“辨伪丛刊”。

动手一两年后,结果又超过那“辨伪丛刊”的计划了,他要自己创作了。

读书要“博”:

达尔文研究生物演变,前后三十多年,积累了无数材料,却想不出一个简单贯串的说明。

在某天无意中读到马尔图斯的人口论后,突然悟出了物竞天择的道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