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亲与川藏线上飞仙关桥
在雅安市芦山、天全和雨城三县区接壤的飞仙关两合水处,至今仍耸立着一座曾经远近闻名的钢索吊桥。该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动工修建,于1951年5月15日竣工的川藏线上的第一座钢索吊桥,也是国内道桥专家们引以为豪的“国产”大桥杰作,桥顶刚劲有力的“飞仙关桥”四个大字为刘伯承元帅书写,原西康省政府主席廖志高为桥东两侧塔架题词:“劳动创造世界,飞仙天险何难克服;革命带来幸福,闭塞边区从此繁荣”。
转眼数十年过去了,吊桥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曾经在钢索吊桥头持枪站岗,尽职尽责地守护吊桥多年的老父亲,已经从当初青春帅气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变成了如今和蔼可亲的退休老人。
2016年6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为尽可能满足父母亲故地重游的夙愿,我专门抽空驾车陪同父母亲一起重回飞仙关。进入景区停车场下车后,父亲紧紧地牵着母亲的手,轻轻踩着脚下这片曾经留下自己无数青春脚印的土地,一路细细观察。
目睹当年荒凉贫瘠的深山峡谷里,水流湍急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在华能集团飞仙关电站蓄水发电以后,这里已呈现高峡出平湖的壮美风光。特别是在先后经历“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恢复重建以后,河岸边曾经人烟稀少的贫穷村落已变成了如今欣欣向荣的“南天新镇”,宽阔平坦的新建水泥大桥旁,老旧的飞仙关钢索吊桥早已失去当初的交通要道通行功能,变成了特色旅游景点,吊桥两头修建成了美丽的沿河公园……父亲伸手抚摸曾经站过岗的碉楼,弯腰细看桥头的钢索,当年艰苦生活的场景仿佛又在脑海中涌现,今昔对比,难掩内心激动。
父亲平静片刻后,在缓步边走边看和中途坐下休息过程中,触景生情地将那段峥嵘岁月里的一些细节娓娓道来。1960年5月,已从军5年的父亲被抽调到芦山县飞仙关,同12位战友一起守护川藏公路线上至关重要的飞仙关钢索吊桥。当年过往吊桥的车辆基本上是以进出藏区的军车为主,在那段极为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由于川藏两地间的交通极为不便,所以国家和军队对于川藏公路上关键桥梁的安全要求也极高。守护飞仙关桥的战士们在桥头碉楼站岗时,最初手中握的是苏联产504步枪,1962年就换成了崭新的国产534折叠式冲锋枪。父亲作为守桥部队里的一名机枪手,曾经扛过国产534磨盘轻机枪,由于身体像钢筋铁骨一般壮实,常被战友们友好地称为“坦克”。父亲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我扛的那挺机枪磨盘里装有32发子弹,飞仙关吊桥每一边也刚好是32根钢索”。
父母亲的婚礼就是在飞仙关桥东侧碉楼里举行的,二位老人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婚礼那一天是1961年2月10日。那时的所谓举行婚礼,就是请守桥战友们每人吃两个水果糖,同时宣布“我们结婚啦!”连一桌简单的喜酒都没办过——父亲特别强调:“那年月吃一顿白米饭都困难,水果糖就更不容易吃到了!”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父亲和战友们一起,除站岗护桥外,还要在营地周围种菜、养猪,到附近的高山上放羊。飞仙关桥西岸的碉楼至今保存完好,东岸的碉楼则早已拆除了,可父亲依然记得东岸碉楼的准确位置,以及碉楼旁边,哪里是部队修的猪圈,哪里是部队开发出的临时菜园……
在飞仙关营地举行婚礼仅仅一周后,刚从老家长途跋涉赶到部队的母亲,又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无怨无悔地沿着崎岖山路,步行两天回到农村老家,继续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劳作……在此之后的近30年里,父亲和母亲聚少离多,经历了数不尽的艰难曲折,辛苦养育我们六兄妹长大成人。
陈万里、高忠盛、李福全、易昌明……已85岁高龄的老父亲仰望着高高的钢索吊桥塔架,轻轻掰着手指,一一细数着当年护桥老战友们的名字,有些伤感地说“唉!好多战友都不在了,可能还有活在世上的,如今也联系不上了……”
近些年来,由于各种问题叠加交织的原因,我们六兄妹也先后不同程度地出现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父母亲常叮嘱我们兄妹:“无论如何,要保留一颗平常心,越困难越要往好的方面想,越要一起共同努力,家和万事兴!”
凝望着吊桥塔架上“劳动创造世界,飞仙天险何难克服”的题词,我不禁这样联想:父母亲的健康长寿可能和这种不怕困苦、顽强拼搏的乐观豁达精神有关,也和风风雨雨几十年里,始终如一的相亲相爱与共同行善积德有关……是的,父母亲身上是有许多好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六兄妹好好学习传承。
转眼又是5年过去了,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1931年1月12日出生的父亲杨炳正,已光荣在党60年;1941年1月30日出生的母亲赵仕芬,已光荣在党62年。在为同时荣获中共中央所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二老拍照时,我不禁又在这样想:父母的健康长寿确实与风风雨雨几十年里,始终不怕困苦、顽强拼搏的乐观豁达精神有关,也与始终如一的相亲相爱及共同行善积德有关。正如父母亲常叮嘱我们要“心平和,不怕苦,务勤俭,多行善。”是的,在作为老共产党员的父母亲身上,确有许多好的精神品质值得作为子女的我们自觉传承。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路”精神10周年,也是川藏公路通车70周年。省委已经明确支持雅安建设川藏经济协作试验区。如今成都到雅安的铁路动车已经实现公交化营运,雅安至康定的高速公路也已经畅通运行,修建中的川藏铁路正逐渐向西藏有序延伸……今年父母亲也已经分别是93岁和83岁高龄了,依然能够自己种菜做饭。尚记得父母亲曾经好几次乐呵呵地对我们六兄妹说:“别看我们已经年老了,只要我们还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就绝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你们也努力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特别是言传身教地把自己的子女教育引导好就可以了。”如今,每当周末回到老家,在陪伴乐观、恩爱、勤劳的父母亲时,我常常不由得心生感慨:
志同道合心相连,光荣在党六十年。
人间苦乐同经历,良好家风代代传。
愿父母亲永远安康长寿,天天开心幸福。
愿作为“川藏铁路第一城、绿色发展示范市”的雅安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城市越来越美丽繁荣,人民越来越安康幸福。
——素生杨共 2024.7.18
我的父母亲在飞仙关桥头 我的父母亲在飞仙关桥碉楼前 我的父母亲光荣在党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