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500字每天写1000字

创新源于行动

2018-03-03  本文已影响36人  微风知意

所谓的创新,没必要走捷径,扎到最深的现实中去,遇到问题解决问题。

就像罗辑思维办公室的墙上的话:结硬寨,打呆仗。

创新源于行动。创新与智商无关。创新是行动积累的爆发,当一个人吃到第十个馒头饱了,不能说是因为第十个馒头。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和继承,不是天才人物的灵光一现。创新不是一滴水的贡献,而是由无数人的努力最终汇聚起来的洪流。

创新就是跳出僵化的思维框架。傅盛说:"我是我的观察者”,李善友在讲第一性原理的时候也说过,只所以跟大师学习的原因是因大师可以帮助我们开天眼,用上帝的视角观察自己,才能更好的成长。

小步快跑,不断迭代。罗胖说过要想完成一个目标最应该的就是行动,只有行动之后才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没有用的。我记得在《每天听本书》里听过一个例子(原话已经记不清了),说如果你要是折一百个信封,你是一个动作做一百遍还是一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折好呢,前者如果发现某一处错了,那一百分就都要改。而一个人信封一个信封的折就很少了,而且还能发现更快的方法。

兴趣推动创新,而非鼓励。流行音乐界有个说法,叫"第二张专辑综合征",有些乐队的第一张引起轰动的专辑大多是在乐队成员处于人生低谷、没有钱、也没有支持的时候坚持做出来的。当第一张专辑大获成功之后,他们往往会花更多的钱,在更精良的录音棚里录制第二张专辑,遗憾的是,第二张专辑往往不如第一张专辑。在《奖励的恶果》中里面讲了奖励的五个危害

第一,让人觉得自己被控制。

第二,会影响人际关系。

第三,阻止了创新和冒险。

第四,让人忽略问题本身的对错。

第五,损害了人们对事情的兴趣。

奖励之所以会阻止创新的原因,是因为如果达到某个标准就能获得奖励的话,会导致人们在受到奖励驱使时,就只做能得到奖励的事,没有动力去创新和冒险。

人们其实并不欢迎创新,创新一定会遇到世人的排斥。因为我们人类从本性来讲就不喜欢新的事物,这是一种在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自我保护机制。我们人类还是一种群居动物,所以,一里出现了异端,我们会有一种莫名的反感和恐惧。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意识到,既不能不让别人批评,也不能让创新毁于众人的批评。最好的办法是自己做最苛刻的批评者,在公开自己的创新之前,反复评估,反复推敲,不断完善,尽可能不给批评者更多的机会。

抛弃存量思维,寻求增量思维。创新者的窘境中谈到“我们看到这些企业自始至终都在创新,但它们只关注到自己眼前的创新,没有看到,在一个平行宇宙中,其它的企业也在进行创新。这种破坏性的技术创新在一开始会被人们忽视,但当它技术成熟之后,就会包抄传统市场,把行业内的领先企业杀个片甲不留。行业内领先企业的失败不是因为它们做得不够好,而是因为它们在一个片面的领域做得太好了。”积极的寻求增量,在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中也提到过“点线体”在顺势而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