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间不遇见的时光不语

等先生

2014-08-25  本文已影响389人  吴秉翰蜀黍

等先生在28岁的时候给自己立下了誓言:一定要等下去。

我认识他时,他还不叫“等先生”。28岁生日那天,他举起中指、食指和无名指,并对天发誓之后,我们便改名叫他“等先生”。

等先生最喜欢看的一部小说叫做《等待戈多》,我们问他到底看出了什么?他回答不知道。第二天谁都不记得他居然如此渊博。等先生这人其实非常低调。28岁前,他自我总结:等得太少。28岁之后的第一秒钟,他便将“等”字作为自己毕生的信条。

我们里面有些读书少的朋友,就直接说他是和“圣雄”甘地学,他轻轻地回了一句:我不绝食,不织布。还有些讨人厌地直言不讳地说,是在等死吧!他吸了口烟,再慢吞吞地吐出来,不发言。然后所有人都觉得等先生境界达到了装逼等级。那天的气氛挺尴尬,话接不下去,一哄而散。有人就归纳说他绝对是AB型血,假清高!

等先生和我们交往的次数不多,但是自从28岁之后,等先生每遇上一件事,都会说:等、等等或者干脆不回答。我们问他动筷吧?他很欢快地回到:等等。我们说有什么话要说吗?他似乎很自信地说:等等。我们让他趁热吃豆腐,他也不觉得被嘲弄地回:等等。我们觉得他是在等人,而当聚会结束时,他等的人也没有来。有人以为他是在等待时机,找出我们话语中的破绽,然后把我们全说成哑巴。 但是他时不时插进来的话,也总是不痛不痒,乏味不堪。等先生的逼格让我们提心吊胆,又怕提醒了他,伤到这28岁青黄不接的年龄。

久而久之,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等先生想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但是他再这样下去,似乎会有变成猪的可能。外国科学家研究表明,猪的智商足以打电玩。但是等先生如果变成“猪”,基本只能属于任人宰割的那种款式。

关于等先生,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1、只要提及暂时没有结论的问题,他似乎都会回一个“等”字。

2、当涉及到时间问题时,他则会用“等等”两字回应。

3、当问到与“等”有直接意义内涵的时候,他似乎就不再作答。

而这正是我们最为疑惑的内容。

我们尝试几次让他说出“等”对他来说究竟是什么意义。他80%的回复就是一连串的省略号。在这省略号中,有呆滞的眼神、周围凝重的空气,和夏天独有的味道。我们自负且自信,自然在这种成年人的沉默中,也听出了不少画外音。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似乎觉得他自己对“等”这个动作,也显得没有太多注解与说辞。

等先生前段时间想去考证,结束后我们问他,考得怎么样?他说:等等吧。二十多天后分数揭晓,再问他,他还是一句:等等吧。显然在我们看,他估计是没有顺利通过。但是没多久就发现他换了一份需要此证的外企工作。我们觉得他不够意思,好事情也不和我们分享,他回了一句:就想等到今天和你们说来着。

还有一次,看见他左手无名指带了个戒指,问他是不是准备结婚了?他也说,这还得等等。过了一两个月,无意中发现他照片屏保上婚纱照都已经放上了。我们又质问了一番,他仍然笑眯眯地回答:终于等到该说给你们听的时候了,这顿我请客……

我们发现等先生28岁之后,什么事情都不愿意和我们分享,有种不太把我们当朋友的感觉。后来当面有人直言不讳地说过,他的回答轻描淡写:再等个10年,你就知道了。

“还TM的要等10年?1个月后,我都不知道还有人认识你!”说完这话,那个有些小冲动的朋友就沉默了。这件事后,等先生好像和我们离得更远了。

我和等先生单独相处,算来也就那么一次。至此便再也没有遇见过他。那天他一个电话打来,说准备辞职,出去走走。我说你不再等等?他没答我话,自顾自地报了地名,便在电话那头留下了有声音的省略号。

在城市里等待一辆绿皮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尤其是在和等先生在一起等待的时候。因为对他来说,似乎28岁那一刻,全世界的道理一股脑地装进了他的大脑。他的世界观似乎容得下办公室外的一切,却总是容不下在公司里踏踏实实的工作。

“出去走走,趁年轻,见见市面。”

“得等市面见多了,才知道。”等先生这话说的还挺有道理。

“那你究竟的在等什么?”对于这种人,我耐心早就已经没有了。

此时远处火车鸣笛,呼哧而来,等先生偏在这个时候上下嘴皮开闭不止,在我身旁说了一大串话,但我一个字也没有听见。

“……我说服不了我自己!”说完,他满意地看着我,拍了拍我的肩,上了火车。

“什么?我刚才一点也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

“………………”

故事写到这里,感觉有种叫基情的在暗波涌动。由于画面太美,至今我都不敢去直视。三年后,我在邮箱里收到一份明信片,上面点了一连串省略号。

落款:等先生。

原来等先生,这几年在外面,仍然在等那个,说服自己接受这个平凡世界的注解与说辞。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