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论语简友广场

《论语》讲堂留影339

2025-04-15  本文已影响0人  饮酒扬波

2025-4-14 三百三十九课

古文经典交流学习群 郭老师

郭志强,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中学高级教师,曾任《中学政史地》编辑部主任。

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语音整理

本章虽然文字不多,但是在《论语》里是比较重要的一章。在这一章里,孔老师提出了两个概念“和”与“同”。这两个概念不仅具有政治学的意义,同时还有伦理学方面的深刻含义。孔老师通过君子与小人在“和”与“同”这两个方面的不同表现来论述了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个重要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社会秩序上的“大同”,同时在精神世界又追求“和谐”。

总的来讲,孔子认为君子的追求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不是完全相同,更不是盲目地附和。而小人的追求,则是与人相同,哪怕是暂时的,哪怕是违心的,甚至为此目的而盲目逢迎附和。

君子的“和”实际上就意味着包容,意味着兼容。你有你的信仰,那我也有我的信仰,你有你的追求,我有我的追求。虽然具体内容不一样,但是我们都可以和谐相处,这就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则不一样,他要求对方必须和自己一样,你的习惯要和我的习惯一样,你的想法要和我的想法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并且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

《左传》里提到过一个人叫梁丘据,这是一个典型的小人。有一次齐景公酒瘾大发,已经深更半夜了,跑到晏婴家去找晏婴喝酒,但是晏婴拒绝了,而且还批评他,你作为一个君主这样做成何体统。齐景公也不生气,就去找梁丘据喝酒,梁丘据怎么做的呢?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和齐景公喝了一个通宵。事后齐景公就当着晏婴的面夸奖梁丘据,还是梁丘据和我同心同德。但是晏婴对此进行了反驳。晏婴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梁丘据是个小人。国君你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就说不可以。这就好像用水来给水调味,这谁愿意喝呢?又好像弹琴鼓瑟,老是弹一个相同的音调,这谁会爱听呢?追求绝对的一致是行不通的。

我们看过电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发现美味的食物总是用不同的食材调和到一起,它们相互渗透,相互生发,从而产生一种新的味道,让人味觉上得到充分的享受。如果用水去调和水,那这样的汤恐怕没有人愿意喝的。同样,不同的乐器相互配合,发出不同的音频,不同的音调,那就会产生一种听觉上的享受。但是只有同一种声音,那就是一种噪音。

与之类似的内容在《左传》里还有其它记载,比如郑国的子产在临终之前就嘱咐他的儿子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左传》就引用孔子的评价子产的话,就体现了“和”与“同”之间的区别。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由此可见,在春秋晚期,真正的君子已经意识到,在饮食上以五味调和为“和”,以水济水就是“同”;在政治上宽严相济就是“和”,而以宽济宽就是“同”。在与人交往中用不同的意见来完善他人的意见就是“和”,那随声附和成人之恶就是“同”。

铎罡老师 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