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美,乡土园艺散文教育

方言的问题

2018-04-02  本文已影响15人  雨下撒哈拉

文/一土

口音是通用语言的方言部分,在普通话的语境中,夹杂家乡话的一种情况。随着普通话的全面普及,方言的使用及发展受到局限。

如今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倒是很难得了。在云梦,我们习惯称呼云梦话为土话。这也符合我们的认知,它的确是本土的话。土,这个字眼是带着家乡属性的。我不认为土是低端,土是与生俱来的原始基因。

曾经看过武汉媒体做过的武汉话调查,发现武汉就读小学的孩子已经大面积产生了对武汉话的沟通障碍。城市的移民,把各地的人聚集到了城市里。也带来了各地的语言,和不同的习俗。当然,城市对于语言的同化尤为严重。方言在城市的生存变得局限,存在于特定人群中。

年轻一代的人群中,方言的腔调已经不再纯正。文化的融合,使得许多字音造成了变调。有的时候,我发现同学操着一口夹杂着变调的云梦话,还是尤为明显的。语言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一个地方生活久了容易被环境同化。

在武汉的大街小巷里,有时也能听到武汉话了。老城区里,能讲地道武汉话的,要么就是上了年纪的人。我听得懂他们的腔调,甚至于他们语言中的特别指定词语。这是日积月累的听闻中收集的,只用脑海作出场景。

可我几乎不去说武汉话,若是讲方言,我必定说的云梦话。我不会去迎合武汉话的腔调,当然我会鼓励去学地道的武汉话。方言的用处,就是用来说话。倘若存在沟通障碍,方言就显得无力了。普通话的提倡,有利于全国的交流。通用语的力量极大,可以渗透方言。使同乡的乡音变成了奇怪的腔调,说这种腔调的人,其实已经不能完全分离方言与通用语了。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是始终不变的乡音,在被同化与坚守中争夺。大多数人出走一生,始终不变乡音。但,我们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被通用语同化。我记得我好久不说的那些云梦话词语,愈发生疏了。倒是有时会突然想起那些不再实用的词语,我们又创造了许多的新词汇。在此消彼长中,语言也在进化着。有些话会变得无人说起,最后成了历史的尘埃。

之前的多篇文章里,我都说过方言的话题。这也不是最后一次,往后还会有许多的角度供我重新认识。年轻一代的父母,更看重孩子的普通话教育,而方言逐渐出现了问题。语言多样化,是有利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的学习能力极强,普通话和方言应该并重,而不是厚此薄彼。

许多的孩子已经不会讲家乡话了,可这并不会影响成长。只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多语言的环境,给予孩子语言的锻炼。父母尤其需要用方言与孩子沟通,父母的影响往往对孩子最有作用。不用担心方言会混淆普通话,给予方言一些适用的场景。

方言的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