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谈谈情,说说爱读书

心理学大师告诉你,真正的爱和我们想的不同

2016-06-21  本文已影响154人  觉醒的流川
斯科特派克著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对爱充满了本能的好奇和渴望,我也相信,如果因没有理解爱的含义,而导致这辈子错过真爱的话,任何人都会后悔。

之前读过的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详细阐明了作者关于爱的分析。其中不少内容多让我感受到醍醐灌顶,解答了我关于爱的许多疑惑,也辨明了一些过去误解的概念,有效帮助我确立对爱的正确理解。鉴于理解爱的本质对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收获,所以写下这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由于书中关于爱情的部分结构比较散杂,逻辑线不算清晰,案例也较多,所以我重新安排了一下框架,把核心思想分享给大家。

鉴于文章稍长,在这里把提纲列出:

一、爱的定义

二、爱的特征

三、那些似爱非爱的概念

坠入情网

依赖性

精神贯注

自我牺牲

四、如何去爱

关注是爱的重要表现形式

用承诺去支撑爱

用自律去强化爱的能力

用爱的标准处理冲突

在爱中尊重对方的独立

五、总结


一、爱的定义


爱的内涵如此复杂博大,以至于谁也无法给出精准定义。作者凭借其自我反省,和多年心理治疗临床经验,给爱做出了如此定义:“爱是一种通过自我完善,而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的意愿。” 之所以说是一种意愿,是因为其强烈程度已经超越了欲望,到了必须要转化为行动的地步。


二、爱的特征


围绕爱的定义,作者又继续从以下方面对爱进行了更细致的界定。

1、真正的爱是在显意识和潜意识中共同表达的,当一个看似表达爱的行为受到了自我满足的潜意识支配时,这种行为并不是真正的爱。

2、爱是长期和渐进的持续努力,通过自我突破使得自我和他人获益,实现心智成熟。

3、爱自己和爱他人互为补充,并行不悖,最后两者界限不再分明。

4、真正的爱并不依赖感觉,而产生于理智,依赖于意志与选择的行动。

5、爱的对象一定是人,只有人的心灵才具有成长之力。


三、那些似爱非爱的概念


坠入情网

我们最容易把男女恋爱,尤其是“坠入情网”的感受当成爱了。但这并不是爱,只是一种主观欲望。

坠入情网之所以给我爱的错觉,是因为它给人快乐。而为何它能带来快乐?这就要提到“自我界限”的概念。

简单来说,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认识到自我界限,然后随着我们对于自身无助的感知加深,我们就愈发试图打破自我界限,来同他人建立连接,从而摆脱孤独和寂寞。

坠入情网意味着自我界限的一部分陡然崩溃,试图和他人连接在一起,所以能给我们一种和他人的自我相融的狂喜。但这是一种情感和心灵的退化。

首先这种自我扩大并不可靠,结合后的自我只能体验到短暂兴奋,但最终仍会逐渐认识到自我的渺小,并越发感受到世界给自己带来的孤独。并且由于这种感觉并不能使两个自我真正融合,随之产生的争议和冲突会打破融合的泡影,让两人的自我界限重新回归清晰。

坠入情网并非爱,可以从以下角度得证:

1、坠入情网更关乎性欲,因为不论我们怎么爱我们的亲人,都不可能跟他们坠入情网,除非我们产生了显意识或隐意识的性冲动。而爱则具备心灵的感受,重视对方心智的成熟。

2、坠入情网的爱不持久,大家也广泛认可了激情容易消退的事实。但如果两个人基于坠入情网的感觉而彼此相爱了,当这种感觉退去,不意味着他们彼此不再爱对方。爱带着责任和智慧,不因时间流转而消逝。

3、坠入情网不是出于主观的、有意识有计划的选择,而是靠机遇缘分产生的。是否决定去爱一个人,和我们对他有没有感觉,是没有关系的。爱能否延续,并不取决于感觉,而是我们的决定。

4、坠入情网只是自我界限的短暂自发崩溃,会有一天结束。而自我完善却需要通过努力使自我界限得到永久扩充。

5、坠入情网的确可以消除寂寞,但是不能让我们提升承受寂寞的能力,而且容易让我们沉醉于当下,而忘记完善心智。

6、坠入情网的本质,与基因支配的生物交配的本能相关,是内在需求和外在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典型身心反应,意义在于增加繁殖几率,促进物种生存繁衍。而爱的核心判断标准在于以行动促进心智成长。真正的爱是全身心的投注和奉献,使爱的对象得到成长。

依赖性

另一种对爱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依赖性当成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基于彼此独立的自由选择,而依赖则是一种没有他人就无法生存的寄生心理。

每个人都有依赖的需求,希望得到更强大的人关心自己。但健康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这种渴望,并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当这种渴望支配了依赖者的人格,就形成了病态心理。凭借依赖建立起来的关系貌似热烈,实则脆弱。

这种情感的构建不能帮助彼此完善心智,只是为了弥补空虚。因为依赖者不考虑为对方付出,只在乎别人能够为自己带来什么。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却不关心心智的成熟。而真正的爱,要求双方都具备爱的能力,成为值得爱的人。

精神贯注

真正的爱是精神贯注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并非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对物质和嗜好的喜爱,如果并非以自我完善为目的,就是一种低级肤浅的精神贯注,而并非爱。爱的真正对象是人类。只有我们的心灵,才具备成长和进步的能力。把情感贯注在其他事物上,只是我们自我的投射,并没有另一方收获了独立和成长。

自我牺牲

我们可能会以为“自我牺牲”是爱的最崇高的表现形式,但这实际上是一种破坏性的给予。实施者以爱做幌子,却只为了满足自己需要,枉顾对方心智成长。

自我牺牲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就是受虐。而虐待和受虐,都与性的需求、联想相关,通过受苦来得到生理快感。在精神病理学上,社会性虐待和被虐待要比性虐待的现象更高发。书中用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受虐待并非爱的表现,而是为了体验被伤害后的道德优越感,通过如此方式来报复伤害方,抒发内心的恨意。

简言之,自我牺牲并不是出自完善彼此的考量,而是追随了自己的非理性需求。


四、如何去爱


关注是爱的重要表现形式

我们爱某个人,就会付出精力,关注对方,进而帮助对方成长。为了关注对方,我们会克服自己的惰性,收摄自己的成见,付出努力和勇气,满足对方的需要。而关注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倾听。这种倾听就意味着在为对方的成长付出自己的努力,同时,自己也能够在这种倾听中收获心智成熟。除了倾听之外,其他关注形式也同样重要。无论哪种关注都意味着陪伴,意味着为对方投入时间。但是关注也要把握原则,不能够偏废自己和对方任何一方的成长。

用承诺去支撑爱

做出承诺是爱的基石之一,我们都渴望获得一份真诚而得到践行的承诺。承诺能够给人带来安全感,治愈内心的猜疑、恐惧和怨怼。具体而深刻的承诺,即便不能保证情感关系一帆风顺,也会起到很大作用。

承诺的打破会对一个人造成心理伤害。这时需要一个被实践完美支持的新的承诺来补救安全感的缺失。通过善意的承诺和配套的行为,我们能够实践自己的爱,从而鼓舞对方的心智成长。一个承诺的建立,就是在自爱或者爱人的旅程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一旦兑现,就会让自己心性收获飞跃式的成长。

用自律去强化爱的能力

自律的力量来自于爱,而爱通过自律表达出来,也通过自律变得更强烈浓厚。过度追求情绪的渲染和放大就会自我伤害以及伤害他人,而自律带来的深邃和严谨却可以使自己的行为真正实现爱的目的,让爱变得成熟而深刻。

自律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和情感的关系。人不能成为情感的奴隶,也不能把情感压抑得荡然无存。自律让我们和自己的情感成为最好的朋友,把情感的正面价值最大化,配合我们的行为,帮助我们更好实现目的。

爱也是一种情感,必须有节制和限度,需要自律驾驭。正因为爱的有限,我们要艰难抉择爱的对象,避免过于博爱。确定谁更适合成为爱的对象,固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为了避免更大的错误,我们必须要毅然决然。该舍弃之处就要舍弃,因为人生实在过于短暂。真正的爱有限而珍惜,要择善而用。

得益于自律带来的自我成长,我们才有了更强的爱的能力。

用爱的标准处理冲突

爱的错误表现之一就体现在冲突中。我们会下意识地以爱为借口,去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试图建立自己的权威以驾驭他人。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但我们不要任由我们的情感肆意发作,随意地进行批评。

一时兴起基于直觉的批评会触发对方的自我防御和反感,不仅无法让对方成长,而且会破坏对方的情绪,甚至扼杀了对方自我改正的可能。而冲突发生时的另一个极端,就是不给别人建议和指导,冷眼旁观。这种行为同样不具备爱的特征,也无法减少冲突的产生。

真正的爱不是自私的实现渠道,而是让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去引导对方。实践真爱是困难的:一方面要引导对方,但又要保证对方的独立性,不可以命令和控制,用自己的权威践踏对方的自我。

这就对我们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省。自省要求我们保持谦虚和诚实。真正的引导应该是在自我反省之后,用自己的体验和例证来帮助对方走上正确的路。

关系双方有不同意见是必然的,爱要求我们用最恰当的方式解决矛盾,不应该彼此争吵,也不应该永远妥协。真正的爱的表现形式之一是恰当地进行批评,妥善解决冲突。当自己想要去引导他人时,必须先通过自省保证自己的正确,反复检查自己的目的,是否避免了虚荣心作祟,然后构思一种能够让对方接受的妥善思路。

正像书中说的那样:“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智慧和道德,然后再行使批评权。他们肩负的爱让他们承担责任,勇气倍增,用最适当的方式去行使权利。”

在爱中尊重对方的独立

爱是自主选择的意愿,目的是实现心智成熟。而没有独立性,就无法做到自主选择,也无所谓心智成熟。在爱的关系中,爱者与被爱者都是独立的,谁也不是对方的附属品。在爱中如果丧失了自我的独立性,就会产生上文所谓的依赖。而一旦无视对方的独立性,就会出现自恋者状态。

自恋是一种极端表现,无视他人的独立和自由,枉顾他人的感受,全部感知都围绕着自己产生。

自恋者把别人当成自我的延伸,并且用自己的感情和状态去影响和波及周边的人。一种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却不自知的典型案例就是父母常把孩子当成自己生命的延伸,把自己的感受和倾向投放在孩子身上。

在爱的关系中,之所以要保证独立性,就是因为一旦忽视对方的独立性,就有可能要求对方臣服于自己的角色,导致对方的生命不再焕发应有的色彩。只有独立的人才能最大化其价值,一旦变成附庸或奴隶,生命力的延展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为了实现爱的内涵,一定要注重尊重彼此的独立,防止从自我角度出发,把别人当成自己的附庸。在彼此独立的基础上,互助成长。


五、总结


作者关于爱的这部分写作的核心,在于打破我们以往对于爱的错误认知,认识爱的本质。通过爱的定义,我们可以把握爱的核心特征在于实现自我和他人的心智成熟。围绕着这个目的性特征,我们不仅可以将爱与“坠入情网”、“依赖性”、“精神贯注”、“自我牺牲”等概念清晰区分,还可以时刻检验我们自己的行为是否出现了误差。矫正了错误行为之后,我们还要追随爱的要义,去关注我们所爱之人,做出有效承诺,用自律强化自己爱的能力,妥帖处理冲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启发你的思考,改善你对于爱的认知,促进你增强自我完善和帮助他人的能力。用爱的力量,完美你和你所爱之人的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