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丢了我7岁的儿子,还沉醉在电视剧中,警察上门一问三不知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点儿妈妈

婆媳关系是千百年来无法化解的难题。有了孩子之后。大多数婆媳关系更是水火不容。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可是当有些事情真的发生的时候。真正受伤害的又是谁呢?

儿子丢了的那一刻,才公婆还在看电视

好久不见的同事。今天突然打电话过来,而且哭得不能自抑。在她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才了解原委:

同事的儿子轩轩是一个7岁的男孩。一直以来都是朋友自己带的。前不久,同事觉得孩子学习顺利了,想去上班。

就把儿子拜托给了爷爷奶奶。昨天轩轩是4点10分放学。同事六点回家的时候,发现爷爷奶奶在看电视。而轩轩不在家。

问他们孩子去哪了?爷爷奶奶才慌张地想起忘了接孙子,而且此时距离放学已经快两个小时了。慌慌张张的几个人转遍了小区的各个角落。

所有熟悉的朋友和同学家,都没有发现孩子的踪迹。无奈之下,只好报警。警察上门的时候。才发现爷爷奶奶对丢失孩子一事真是一问三不知。

所庆幸的是孩子最后找到了。孩子在一个平时也不太熟悉的小朋友家。玩到很晚了才回来。

虽然这事是虚惊一场。可是同事却已经吓得手脚冰凉。心慌意乱。而且从头到脚感觉到一种刺骨的寒冷:

明明是亲亲的爷爷奶奶。却比保姆还让人不放心。

为了维持大家的面子。同事选择了沉默。但从此看见公公婆婆。就当空气一样的存在。可是她的内心。早已经崩溃。要不然。她也不会在今天。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崩溃到一发不可收拾。

我能感受得到那是一种绝望的宣泄。一种无奈的反抗。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问题。

我们总是在想:

婆媳能够和谐。家庭能够和睦。

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不相融的事物。就让它保持原来的各自特性。不要强行而让他们相融。这不是宽宏大量,而是彼此伤害。

谁都愿意家和万事兴?但是毕竟儿媳妇和公公婆婆来自两个不同的家庭。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这样的两种人,如果本来融合起来就特别困难,就不必强行相融。

而且本来已经无法相融的两种人,再加上有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

与其这样,不如距“一碗汤”的距离,让彼此保留一份美感,留有一丝空间。总归还是亲人,可是如果进入“死胡同”。结局便不容易改写。

很多人觉得带孩子非要老人不可,但我认为这种不可需要前提:

彼此相处合拍的老人

如果彼此相处和谐,能够懂得互相为对方考虑,这样的关系才能给孩子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孩子成长。

相反每天针锋相对的关系,对带孩子来说并无帮助,还可能适得其反,帮了倒忙。

就如同同事家的老人,其实平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很不好,彼此谁看谁也不顺眼,虽然两边恪守着一点面子在维系。

但很多时候双方撒气的对象都是孩子,这无辜的孩子招谁惹谁了。我觉得都是成年人,有问题摆在桌面上解决,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

就算为了孩子也要彼此多考虑,给孩子一个好的环境,既然给不了,那就理性地分开,保持一个有温度的距离,各自安好。

明白儿孙自有儿孙福的老人

邻居家有两个二胎女儿,妈妈一直在上班,孩子都是扔给爷爷奶奶带的,但是他们的关系一直特别好。

后来一次带孩子玩耍的时候,遇见了爷爷奶奶,这对爷爷奶奶的话,让我找到了和谐的根源:

“儿女都有自己的事,年轻人都不容易,反正我们退休了没事,帮他们带孩子,给他们花钱都是一种天伦之乐…”

“教育孩子和生活,年轻人有自己的观点,我们绝对不插手。就做好孩子们的后援就好了。”

听着这对叔叔阿姨的话,觉得真的很感动,如果相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有这种心态,人与人之间怎么还会有那么多的事呢?

孩子有一对不拘小节的父母

如果需要老人带孩子,和谐的环节还少一个,那就是孩子的父母需要不拘小节。

谁也不是谁肚子里的蛔虫,搞不清楚对方的意愿和心思,教育孩子也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想法。

需要老人带孩子,就要先考虑清楚一个问题,自己能不能包容这种人与人之间做事方法的差异。

有的老人可能会尽力努力达到年轻父母的要求,但是绝对不会尽善尽美,所以要能做到不拘小节。只考虑育儿的大方向正确就好。

所以,在老人帮忙带孩子的时候,这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总之,育儿路上,最低限的标准就是尽可能地对孩子的安全防微杜渐,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

如果强行相融的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利,那就不要强行了,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再寻找别的出路也不错。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点儿妈妈,左手育娃,右手执笔。努力地不断给自己修修剪剪。用新型思维模式成长自己,引导孩子。做一个拥有全科教育思维的妈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