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理解自我吗,请看朋友群里谈“自我”!
达到自我意识扩大化这个目的,就要努力培养真实自我,途径就是李克富老师一再强调的,心理是体验,心理是实践,心理学习要指向自我。
发出昨天写的文章你的痛苦,源自不肯承认自我中心主义 - 简书,并同时附上派克这段话,“所谓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要聆听心灵,让意识的自我接近真实。为实现这一任务,我们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引来新阳光心理群各位朋友的讨论,我自觉是受益颇深,现简单整理如下:
杨·芳:这段话好。
青☆青:小孩子意识的自我最接近真实,难道最成熟?
王明鹏:@陈青~ 小孩子自我意识真实更多是天然,成人追求自我意识真实,补充了社会环境影响,是承认真实,是接受不堪,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要比孩子更加有意识。个人看法。
青☆青:我更接受李老师曾经说的,成熟是社会化的结果,某种意义上讲懂得掩盖不容于社会的真实
杜亚檑·日暖倾城:@陈青~ “掩盖”还是“接纳”?还是对外掩盖对内接纳?
杨·芳:@王明鹏 这段话是“少有人走的路”中的一段,可以理解为意识自我与无意识自我的整合(倾听心灵即忽略的无意识声音),由此找到更真实的自己。
青☆青:@杜亚檑·日暖倾城—亲学生 明白了,@王明鹏 可能说的是对内接纳,我说的是对外掩盖。
般若莲花处处开:@王明鹏 小孩子是啥时候开始有“自我意识”的?
青☆青:一出生吧,饿了会哭
王明鹏:@杨雪莲~案例班 发展心理学教材是婴儿八个月开始自我意识,标志是“对镜贴花黄”,懂得对着镜子好奇看自己,不停仍玩具让大人捡拾,再大后识别照片里的自己以及你我他等。
王明鹏:@杨芳-研修生班 生活就是整合。派克意思是指潜意识协助我们找到真实意识~
乡野怡人:@王明鹏 那么我家孩儿出生七个月之前没见过活的爹,我为了让她知道有个见不到的爹给她天天拿着照片看是不是没用?
王明鹏:@韩福俊 肯定有用,自我意识产生看似突然出现,类似顿悟,但是一定建立在之前渐渐接触熟悉基础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嘛。万丈高楼平地起,看不见的基础最重要!
乡野怡人:好吧,那就是没白忙活!
开篇的派克这段话,来自《少有人走的路》第四部分“神奇的力量”之“潜意识的奇迹”节选,简明扼要给出我们提示:要想认识自我,就要接受真实自我!
的确,婴幼儿最接近真实自我,事实上这个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发展生理自我阶段,也是呈现出自我中心主义特点的阶段。都说“童言无忌”,正是婴幼儿的鲜明特点,也是屡屡让大人震惊的时候。
比如有个两岁小朋友,解释为何不用抱,“奶奶腿不好,不让抱”。会告诫小朋友,“拿着尖尖东西,不要碰着人”。会不耐烦哥哥亲他脸,一口咬住哥哥腮帮。在迫使向哥哥道歉时候,坚称“我就不,我不歉”。这些令大人震惊的言行,正是大人努力学习的地方。
换句话,小孩子的真实自我带着天性,但是走入社会接受社会化之后,会迫于环境压力“对外掩盖”,这就是派克说的“意识”。可是自我总是想要顶天立地,独立自主,没有人真的想屈服外界压力,言不由衷不过是暂时适应而已,这时候健康自我就会暴露真实想法,也就是“对内接纳”。一味的屈服社会,没有了自我,就会患上“神经症”,这是太多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社会现象。
事实上,“对外掩盖还是对内接纳”,这并不矛盾,其实就如同手掌的一体两面,也如同家门的进出两用,还有昼夜交替的不停转换,看似对立其实统一。
因此,自我意识的发展有着螺旋方向,从小孩子的真实,到青春期的压抑,再到成人虚与委蛇(yí)适应,最后是正视自我的真实,也算“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例证。
达到自我意识扩大化这个目的,就要努力培养真实自我,途径就是李克富老师一再强调的,心理是体验,心理是实践,心理学习要指向自我。